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题目为《儋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苏轼在儋耳所体验到的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宁静景象。霹雳,即雷鸣之声,收敛了它的威力,暮色时分天空中出现了细雨,而诗人独自一人靠在高耸的栏杆上,倚着那些坚固而古老的建筑物。这里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孤寂。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种壮阔的景象。天边的云彩低垂,有着柔软而丰富的水汽,而诗人感受到了那种快意洋洋、雄浑的海风,这股风是从广阔的大海上吹来的,给人以无限的自由和力量。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过去的回忆。在田园生活中,年迈的农夫已经开始唱起了赞美丰收的歌谣,而诗人则打算整理自己的书籍,准备释放那些束缚着自己思想的东西,让心灵得到解脱。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晚年的自我写照。在生命的暮年里,苏轼以“东坡老”的身份,满足于简单的饮食,心中对世间万物已经看得很淡薄,能够将一切纷扰归于平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春宵爱月登高台,举首忽见宾鸿来。
平沙渐煖关塞阔,长空万里心悠哉。
亦知阳生进君子,嗈嗈不似三秋哀。
挥弦振衣喜欲舞,九陌何人更桴鼓。
山川遥望云滃然,定是今年好风雨。
五日一雨十日风,百谷尽丽阳和中。
阳和复阳和,东风动微波。
开莲誇并蒂,实颖爱同禾。
野人还笑春鸿曲,不似武皇朱雁歌。
璧水晨漭瀁,石坛花始垂。
云开大成殿,桧柏郁葳蕤。
盛王重孔道,祼献皆亲持。
箫韶切云汉,八佾盈阶墀。
礼成进诸生,讲席命尔师。
敷陈唐虞理,论说羲文辞。
坐久进珍茗,雨露必旁施。
三氏既荣耀,九卿亦华滋。
东瞻学士班,文采何陆离。
各敛补衣手,默默犹论思。
斯文日中天,志士正扬眉。
开书复开书,云影照颜色。
东风昨夜至,渠柳柔无力。
虽有龙泉剑,袖短时拂拭。
时人竞弯弧,古道恶弦直。
圣王崇旧儒,不忍弃一得。
漫随东观班,岂有图南翼。
经书虽满案,抱病长忧恻。
遥见孤云飞,伫立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