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七香炉峰》
《兴国灵山二十景和前令唐子侯氏·其七香炉峰》全文
明 / 卢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宝台神器耸蘼芜,彷佛庐山秋雨馀。

势入紫微承玉座,影连黄道拂祥车。

清芬静想蒸槐火,绀气晴看薄桂虚。

欲炷心斋效华祝,帝阍玄默正愁予。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香炉峰的壮丽景象与神圣氛围。首联“宝台神器耸蘼芜,彷佛庐山秋雨馀”以宝台象征香炉峰的庄严,将其比作庐山秋雨后的美景,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接着,“势入紫微承玉座,影连黄道拂祥车”则进一步渲染了香炉峰的崇高地位,仿佛它直插云霄,与天宫相连,其影子也与天上的黄道相接,似乎能拂过祥瑞之车,充满了神秘与神圣的气息。

“清芬静想蒸槐火,绀气晴看薄桂虚”两句,通过“清芬”、“静想”、“蒸槐火”、“绀气”、“薄桂虚”等意象,描绘出香炉峰上清新的香气、宁静的思考以及在晴朗天气中所见的淡雅景象,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欲炷心斋效华祝,帝阍玄默正愁予”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心中设立一座香炉,如同向神明祈福,同时也流露出对神明的敬畏之情。这里的“帝阍”指的是通往神明的门户,而“玄默”则形容神明的深邃与沉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神明的深深敬仰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香炉峰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神圣,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神明的深刻感悟与崇敬之情,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卢宁
朝代:明

卢宁(一五○三—一五六一),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猜你喜欢

寄酬闽中诸护法

笠瓢几度戒前程,老病人扶畏远征。

尚冀裴休宽后命,弥惭慧远滥虚名。

花香已见多生愿,尘刹难忘此日情。

沟壑未填终不负,山头猿鹤听分明。

(0)

伦太守昆仲杨文学以贞过访

何人并辔访山隈,道是寻僧乘兴来。

入座翩翩今贾董,谈心落落旧宗雷。

云横谷口樵歌出,风过溪头牧笛哀。

错比龙钟双舞袖,德云不在妙高台。

(0)

读石鉴遗诗

读罢遗诗意惘然,中间离合总堪怜。

沥乾热血难寻梦,欲趁馀生直上天。

几回后事悲前事,安得今年是去年。

顾我掩关惭已晚,閒情休更落中边。

(0)

又酬南康太守伦宣明郡丞李子文

入岭时维六十七,当当七十尚盘桓。

广南望雪头先白,湖上瞻风叶正丹。

云间招手劳宗炳,火里煨牛愧懒残。

千里珠光摇海岳,益增归思倚栏干。

(0)

余生平摘过颇切辄有面从之感赋以自责

我亦年来厌此心,无人终日对高岑。

尽云有石能攻玉,谁信真鍮不博金。

晚倚西风寒似昔,晓临秋水淡如今。

一林霜气从空下,单复衣衫各自任。

(0)

酬阿首座并寄澹西堂二首·其二

抱璞生愁刖亦愁,脚跟无线系皇州。

若教此意如秋叶,不惹閒心上庾楼。

临水已沉潭底影,看云犹忆雁回洲。

苦吟岂为誇同调,一曲清歌笑白头。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