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瓷歌娅姹,屏纸涨涟漪。
左角蜗休斗,南柯蚁正为。
静喧闲处失,忧喜梦中移。
吐握真贤相,相邀不计时。
枕瓷歌娅姹,屏纸涨涟漪。
左角蜗休斗,南柯蚁正为。
静喧闲处失,忧喜梦中移。
吐握真贤相,相邀不计时。
这首宋朝赵鼎臣所作的《昼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昼寝时分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枕瓷歌娅姹,屏纸涨涟漪”,以瓷枕和屏风上的图案作为切入点,通过“歌娅姹”和“涨涟漪”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诗意的氛围。瓷枕的质地与图案,以及屏风上水波般的纹样,共同构成了一个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画面,暗示着昼眠者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细微变化的敏感。
接着,“左角蜗休斗,南柯蚁正为”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微小生物蜗牛和蚂蚁赋予了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情感,蜗牛在左角休息,蚂蚁在南柯忙碌,这些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隐喻了昼眠者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游走的状态。
“静喧闲处失,忧喜梦中移”则揭示了昼眠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在静谧与喧嚣、闲适与忙碌之间,他的思绪仿佛在梦中自由穿梭,忧愁与喜悦的情绪也随之转移,展现出昼眠者心灵深处的复杂情感。
最后,“吐握真贤相,相邀不计时”表达了昼眠者对真正贤者的渴望与向往,即使是在梦中,也希望能够与之相遇,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的限制,体现了他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理想境界的憧憬。
整体而言,《昼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昼眠者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原泉落青天,当道巉翠壁。
界破一条虹,东西流两邑。
两邑民颇淳,不劳官置驿。
后村报前村,舆夫歘然集。
惯行轻积险,改负逞新力。
而我坐何安,大半亲降陟。
吁嘘邻封讼,使往平曲直。
道丧巧伪滋,论公贪猥嫉。
愧尔荷锄翁,身劬心最逸。
犹记飞龙北上时,从臣鞍马雁差差。
凤凰自是巢高阁,蝼蚁何因集下墀。
翠辇看花临御苑,彩毫摛藻缀文漪。
太平不愿论封禅,自拟元和圣德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