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爱京师传子真,园池冷落户庭贫。
神仙疑是丹丘子,年纪高于绛县人。
春去似催花送老,岁荒聊喜麦尝新。
晚知嵇阮非酣畅,名与杯中物孰亲。
未爱京师传子真,园池冷落户庭贫。
神仙疑是丹丘子,年纪高于绛县人。
春去似催花送老,岁荒聊喜麦尝新。
晚知嵇阮非酣畅,名与杯中物孰亲。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自和效颦一首》。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不满与怀旧之情,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
"未爱京师传子真,园池冷落户庭贫。"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对繁华都市已失去兴趣,对于流传下来的子孙故事(可能是指某种文化遗产)并不热衷,而自己的生活环境则显得萧条且贫困。
"神仙疑是丹丘子,年纪高于绛县人。"
这里诗人用一种虚幻的设定来表达自己对长寿和道术的向往,以及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年龄已经不轻。
"春去似催花送老,岁荒聊喜麦尝新。"
春天的到来带走了花朵,也仿佛在催促时间老去,而在贫瘠的一年中,能收获一点新鲜的麦子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活艰辛的感慨。
"晚知嵇阮非酣畅,名与杯中物孰亲。"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和酒宴的态度转变,认识到这些世俗之乐并非真实的快意,可能只是与杯中的酒水一般无二的东西。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清醒与超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舞爱双飞蝶,歌闻数里莺。
江深青草岸,花满白云城。
为政多孱懦,应无酷吏名。
出城烟火少,况复是今朝。
闲坐将谁语,临觞只自谣。
阶前春藓遍,衣上落花飘。
妓乐州人戏,使君心寂寥。
玉阳峰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独戴熊须冠暂出,唯将鹤尾扇同行。
炼成云母休炊爨,已得雷公当吏兵。
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停杯共说远行期,入蜀经蛮远别离。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秋江初月猩猩语,孤帆夜发满湘渚。
水工持楫防暗滩,直过山边及前侣。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长为贩卖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