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离帆动,尽前途,云悲月吊,花迎鸟送。
抛却擘笺分咏客,自去闲吟冷讽。
非昔日,豪情浪涌。
细觅金焦山石底,有古人,遗泪和苔冻,谁解得,醒耶梦。
少年逸气难羁控,半生来,零缣退笔,埋成荒冢。
万事输人时命舛,那值鸿毛轻重,也不为,琴弦悲痛。
安得飞身瑶阙上,踏空冥,手把双丸弄,千古恨,与君共。
恻恻离帆动,尽前途,云悲月吊,花迎鸟送。
抛却擘笺分咏客,自去闲吟冷讽。
非昔日,豪情浪涌。
细觅金焦山石底,有古人,遗泪和苔冻,谁解得,醒耶梦。
少年逸气难羁控,半生来,零缣退笔,埋成荒冢。
万事输人时命舛,那值鸿毛轻重,也不为,琴弦悲痛。
安得飞身瑶阙上,踏空冥,手把双丸弄,千古恨,与君共。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凄凉的画面,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词人的感慨与心境。"恻恻离帆动"一句,通过描绘船儿渐行渐远,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哀伤。"云悲月吊,花迎鸟送"则运用拟人手法,云月为之悲泣,花鸟为之相送,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
词人感叹自己已不再是昔日豪情万丈之人,"非昔日,豪情浪涌"流露出岁月变迁后的落寞。他沉思古人之情,发现金焦山石下似乎留有古人遗泪,暗示历史的沧桑与共鸣无人理解,是现实与梦境的交织。
下半部分,词人回顾自己的人生,感叹少年意气难以约束,如今才华凋零,作品被遗忘,如同埋葬在荒冢之中。他意识到命运多舛,连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无足轻重,琴声也无法承载他的悲痛。最后,词人幻想能飞升仙界,以超脱的方式表达对世事无常的深深遗憾,希望这份千古之恨能与读者共享。
整首词情感深沉,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失落,展现出清末文人对命运无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