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平原猎,材官大合围。
雪凝骄马汗,铁涩侍儿衣。
塞雁连天起,征蓬卷地飞。
此时都胆落,前队射雕归。
九月平原猎,材官大合围。
雪凝骄马汗,铁涩侍儿衣。
塞雁连天起,征蓬卷地飞。
此时都胆落,前队射雕归。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平原上的一次大规模狩猎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边塞气息和军事氛围。
首句“九月平原猎”,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九月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平原上一片辽阔,适于狩猎。接着“材官大合围”一句,描述了众多士兵集结,共同进行围猎的情景,显示出组织严密、规模宏大的特点。
“雪凝骄马汗,铁涩侍儿衣”两句,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狩猎时的紧张气氛和艰苦环境。骄马在雪中奔跑,留下湿漉漉的痕迹,侍从们的衣服因寒冷而显得有些僵硬,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狩猎的艰难与壮观。
“塞雁连天起,征蓬卷地飞”则以动态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狩猎场面的宏大与热烈。塞外的大雁成群地腾空而起,如同天空中的云朵;而随风飘扬的征蓬,则像是被卷入风暴之中,四处飞散。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喻了狩猎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最后,“此时都胆落,前队射雕归”两句,表达了狩猎过程中紧张刺激的氛围,以及成功捕获猎物后的喜悦与自豪。在如此紧张的狩猎环境中,士兵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技艺,最终成功射下雕鸟,胜利归来,让人心生敬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边塞狩猎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勇敢、力量与胜利的赞美之情。
明月照君席,白露沾我衣。
劝君酒杯满,听我狂歌词。
五十已后衰,二十已前痴。
昼夜又分半,其间几何时。
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
焉用黄墟下,珠衾玉匣为。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
悲弦激新声,长笛吐清气。
弦歌感人肠,四坐皆欢悦。
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
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众宾饱满归,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
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