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其二》
《过前冈见毁松有感·其二》全文
宋 / 赵善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当年种植到于今,用力虽劳用意深。

巨荫已容车马过,盘根宁畏雪霜侵。

两行冠剑大夫职,十万旌旗勇士林。

烈日流金路无尽,此时方识古人心。

(0)
翻译
当初种植直到今日,虽然辛苦但用心深沉。
巨大的树荫已能容纳车辆马匹通过,深深扎根不畏惧风雪侵袭。
两排官员身佩冠剑,各有职责,如同十万勇士组成的森林。
烈日下金光闪闪的道路无边无际,此刻才真正理解古人的智慧和心意。
注释
种植:指种树的行为。
用力虽劳:形容付出的辛劳。
巨荫:大树的浓密树荫。
盘根:树木根系深入土壤。
冠剑大夫:古代官职,佩戴冠剑的官员。
旌旗勇士:比喻众多的士兵。
烈日流金:形容阳光强烈,地面如金。
古人心:古人的情感或智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善括的《过前冈见毁松有感(其二)》,通过对一棵历经风雨的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人坚韧精神的赞美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首句“当年种植到于今”,点出松树的长久岁月,显示出其生命力的顽强;“用力虽劳用意深”则赞扬了种树人当初的辛勤与用心。接着,“巨荫已容车马过,盘根宁畏雪霜侵”描述了松树的巨大枝干和深深扎根,象征着它抵御风雨、历尽艰辛的坚韧。

“两行冠剑大夫职,十万旌旗勇士林”运用比喻,将松树比作守护者的形象,暗示其在岁月中守护着过往行人,如同古代的官员和士兵守护国家和人民。最后一句“烈日流金路无尽,此时方识古人心”,通过眼前的景象,诗人感叹只有在这样的场景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首诗以松树为载体,寓言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观,又寄寓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体现了宋诗崇尚理趣的特点。

作者介绍

赵善括
朝代:宋

赵善括,历史人物,字无咎,号应斋居士,江西隆兴(今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在孝宗朝,尝登进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县,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罢免;淳熙十六年差知常州。著有《应斋杂著》6卷。杨万里为之序。赵善括能诗文,所作奏议,颇切中时弊。曾与洪迈、章甫、辛弃疾等人诗词唱和,而和辛弃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词作近于辛词。《□村丛书》收《应斋词》48首,《全宋词》收49首。
猜你喜欢

得月楼十六夜看月

此夜清光好,中秋昨已过。

阴晴疑未卜,圆缺问如何?

抱病难胜酒,伤怀且放歌。

凭高迟赏玩,凉影入来多。

(0)

悼朱领事少屏颜校长文初

曾是常山裔,难为舜水流。

平生无所忤,垂老复何尤?

踯躅魂安在,模糊骨孰收。

徒挥两行泪,潜与吊千秋。

(0)

秋柳赠柳亚子

移阴曾是向金銮,万缕千丝泪尽弹。

夜夜光明瞻北极,朝朝风雨对南冠。

素娥不息婵娟斗,玉女偏教枝叶残。

悟到夕阳难竟好,未妨凡卉共经寒。

(0)

将之菲留别僚友二首·其二

椰雨蕉风可久留,佳辰何处索清秋?

岂堪炎日煎垂老,亦有骄兵窥上游。

去国不期心戚戚,无家转觉意悠悠。

几时拨乱归江左,作赋同登庾信楼?

(0)

偕游西湖杂写十四首·其八

依依久恋三生石,栩栩欲登一线天。

身似峰颓飞不去,心如泉沸冷还溅。

(0)

凤吹二十四首·其八

未雨先教俗震惊,疑云更使众猜评。

南窗月姊申申詈,北苑风姨猎猎鸣。

狐已现形传虐谑,梅甘作妾毁钟情。

西行待掬秦淮水,和泪将羞一洗清。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