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富彦国》
《寄富彦国》全文
宋 / 苏舜钦   形式: 古风

自古猾者胡与羌,胡羌相连动朔方。

奸谋阴就一朝发,直欲截割吾土疆。

遣使持书至阙下,四方物论如沸汤。

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

彦国感慨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铓。

受诏驱马出都门,都人走观叹且伤。

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

愿如故约不敢妄,脱甲争献宝玉觞。

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

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

至尊虚怀坐赭床,中人催入见未央。

对久赤日下辇道,翠华影转熏风凉。

归来堂上拜寿母,宾车塞破甘泉坊。

衣尘未涤又出使,往来绝域如门墙。

已知高贤抱器识,因时与国为辉光。

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

彦国本为廊庙器,何祗口舌平强梁。

使之当国柄天下,夷狄岂复能猖狂。

(0)
鉴赏

此诗《寄富彦国》由宋代诗人苏舜钦创作,展现了对富彦国出使平定边患、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事迹的赞美与敬佩。

首句“自古猾者胡与羌”开篇点明了胡羌之患自古以来就是边疆的一大威胁。接着“胡羌相连动朔方”进一步描绘了胡羌联合侵扰北方边境的情景。“奸谋阴就一朝发,直欲截割吾土疆”则揭示了敌人的阴谋与野心,企图分割我国疆土。

“遣使持书至阙下,四方物论如沸汤”描述了朝廷收到敌使的信件后,全国上下议论纷纷,气氛紧张。“天子仄席旰未尝,相君日暮犹庙堂”表现了皇帝和宰相日夜操劳,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景。

富彦国在此背景下挺身而出,“彦国感慨请奉使,誓将摧折其锋铓”,他主动请求出使,决心挫败敌人的嚣张气焰。出使前,“受诏驱马出都门,都人走观叹且伤”,京城百姓对他的出使充满担忧与不舍。

富彦国的出使效果显著,“猾胡闻风已厌伏,聚听大议羞乱常”,敌军闻讯后感到畏惧,开始遵守约定,不再妄动。“脱甲争献宝玉觞”,他们甚至主动解除武装,向富彦国赠送珍贵礼物以示尊重。

富彦国返回,“旆旌威迟还上国,所至观者如倾江”,他带着胜利的荣耀归来,沿途受到热烈欢迎。“杖父奔蹶喜出泣,妇女聚语气激昂”,老少男女皆欢欣鼓舞,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至尊虚怀坐赭床,中人催入见未央”,皇帝亲自接见富彦国,场面庄重而隆重。“对久赤日下辇道,翠华影转熏风凉”,两人交谈时间之长,直至日落,微风吹拂,暑气消散。

富彦国在家中向母亲表达感激之情,“归来堂上拜寿母,宾车塞破甘泉坊”,他不仅赢得了国家的荣誉,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与祝福。

然而,富彦国并未就此停歇,“衣尘未涤又出使,往来绝域如门墙”,他再次踏上征程,频繁往返于遥远的边疆地区。“已知高贤抱器识,因时与国为辉光”,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时刻准备为国家贡献力量。

最后,“不烦一甲屈万众,以此可见才短长”,通过富彦国的事迹,可以看出他的才能与智慧远超常人,无需武力就能化解危机,维护和平。诗人苏舜钦通过这首诗,高度赞扬了富彦国的外交才能与忠诚爱国精神,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

作者介绍
苏舜钦

苏舜钦
朝代:宋   字:子美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48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猜你喜欢

河传.杨花

藏鸦时候。当初绾住,永丰坊口。

丝丝踠地蘸春波,雨后。和烟笼翠牖。

如今满院喧晴雪。香绵积。滚尽东风力。茜袂遮。

翠幰斜。杨花。一生不著家。

(0)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其十一

毕竟谁驱涧底龙,高低行雨忽无踪。

危厓飞起千年石,压倒南山合抱松。

(0)

兰·其一

春意自天来,灵均气未回。

山童呼不醒,飞上楚王台。

(0)

澧州

秋日秋风澧有兰,碧峰如画水如环。

荆南自古多骚思,长在閒花野草间。

(0)

祝英台近.九秋望日访卞玉京墓,同人分咏得影字,墓在慧山祁陀寺锦树林

碧云窝,黄叶径。古寺一声磬。

秋满空山,愁绪暗相引。

可堪蔓草凄迷,香魂何处,添多少、雨昏花暝。

万千恨,只恨地老天荒,惊鸿杳无影。

玉已成烟,春梦几曾醒。

试看半壁斜阳,霜林似锦,怕凤子、归来难认。

(0)

礼观音大士·其一

水月观音水月明,只将慈眼视众生。

众生无量悲无量,应感如传空谷声。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