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锋火照征衣,几处移家独掩扉。
囊箧萧条吟草在,关河牢落故人稀。
朝来远堠犹传箭,春尽边城未解围。
回首动惊亲舍远,几时孤棹向南归。
一从锋火照征衣,几处移家独掩扉。
囊箧萧条吟草在,关河牢落故人稀。
朝来远堠犹传箭,春尽边城未解围。
回首动惊亲舍远,几时孤棹向南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战乱中的诗人,远离家乡,身陷困境的凄凉景象。首联“一从锋火照征衣,几处移家独掩扉”开篇即点明了战乱背景,烽火连天,征衣难掩,暗示了主人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接着,“囊箧萧条吟草在,关河牢落故人稀”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境况和情感状态。囊箧萧条,说明物质匮乏;吟草在手,虽有诗文相伴,却难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关河牢落,故人稀少,更是凸显了战乱中人情冷暖,友情难寻的现实。
“朝来远堠犹传箭,春尽边城未解围”则通过时间的推移,描绘了战事的持续与紧张。朝来,春尽,箭声不绝,边城仍未解围,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战乱的残酷与持久。最后,“回首动惊亲舍远,几时孤棹向南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回首故乡,心中不禁涌起对亲人的思念,何时才能结束漂泊,乘一叶扁舟,回到那熟悉的南方家园?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中人物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苦难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情呼唤。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东垠黑风驾海水,海底卷上天中央。
三吴六月忽悽惨,晚后点滴来苍茫。
铮栈雷车轴辙壮,矫躩蛟龙爪尾长。
神鞭鬼驭载阴帝,来往喷洒何颠狂。
四面崩腾玉京仗,万里横互羽林枪。
云缠风束乱敲磕,黄帝未胜蚩尤强。
百川气势苦豪俊,坤关密锁愁开张。
太和六年亦如此,我时壮气神洋洋。
东楼耸首看不足,恨无羽翼高飞翔。
尽召邑中豪健者,阔展朱盘开酒场。
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今年阘茸鬓已白,奇游壮观唯深藏。
景物不尽人自老,谁知前事堪悲伤。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
爱客满堂尽豪翰,开筵上日思芳草。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犹残旧冰雪,百壶且试开怀抱。
垂老恶闻战鼓悲,急觞为缓忧心捣。
少年努力纵谈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自作风格老。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
诸生颇尽新知乐,万事终伤不自保。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
如渑之酒常快意,亦知穷愁安在哉。
忽忆雨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饮令心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