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交怜抱病,意厚数相过。
忧患人难免,方书俗易讹。
卫生功莫就,医国理如何。
但喜心无恙,斯民疾更多。
故交怜抱病,意厚数相过。
忧患人难免,方书俗易讹。
卫生功莫就,医国理如何。
但喜心无恙,斯民疾更多。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在病中所作,表达了他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的忧虑。诗中流露出对老友关怀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疾病与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首联“故交怜抱病,意厚数相过”,点明了诗人因病卧床,老朋友对其关怀备至,频繁前来探望。这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病痛的折磨。
颔联“忧患人难免,方书俗易讹”,道出了人生的普遍困境——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难以避免遭遇忧患。同时,对传统医学书籍的质疑,暗含了对当时医疗水平的反思,以及对知识传承可能存在的误解或错误的担忧。
颈联“卫生功莫就,医国理如何”,进一步深化了对健康与治理国家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使在个人层面上努力维护健康也可能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在国家层面进行有效的治理。这里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健康状况的无奈,也隐含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深切关注。
尾联“但喜心无恙,斯民疾更多”,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健康的欣慰,同时也对广大民众的疾苦表示同情。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抒发,展现了方孝孺对友情、健康、社会问题的多维度思考,以及对社会公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注。
我所思兮西山之美人,爱而不见劳我心。
美人娟娟隔云林,昔别遗我双南金。
东风吹行云,飘忽在远道。
绿发青蛾眉,念此颜色好。
秋风八月芙蓉开,忆君寄书南浦来。
芙蓉寒死十月露,忽复寄书重相催。
我行十八滩,滩水流浩浩。
青天急雪乱回风,白日惊雷撼崇岛。
上有袅袅之绿萝,下有汎汎之回波。
玄猿暝啼江月出,独不见之愁奈何。
愁奈何,风潇潇,山中岁晏不可以远招。
雁鸿茫茫隔烟水,杨柳飒飒悲河桥。
愿携双绮罗,赠此远别者。
新愁渺如雾,千里不得写。
早晚下南津,预将书报君。
江空日暮不可见,望望西山多白云。
伤心事。今日从何说起。
剑光冷,血溅潭龙,落叶风高云际寺。宾鸿传锦字。
向道。海云孤峙。
天涯远,欲托传情,不怕关河阻迢递。露坠芙蓉死。
问秋藕可能,将丝重系。吹箫人老吴阊市。
向夜阑人静,閒提半语,也怕吟虫相调戏。
拥孤衾独睡。凭梦。将愁寄。更天海悠悠,望断烟水。
纵然有梦成差异。难寻觅酒伴,同垂珠泪。
想天□□,□也了,无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