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村居晏起》
《村居晏起》全文
唐 / 于濆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村舍少闻事,日高犹闭关。

起来花满地,戴胜鸣桑间。

居安即永业,何者为故山。

朱门与蓬户,六十头尽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ūnyàn
táng / pēn

cūnshèshǎowénshìgāoyóuguān
láihuāmǎndàishèngmíngsāngjiān

ānyǒngzhěwèishān
zhūménpéngliùshítóujìnbān

翻译
村落里很少听到世俗纷扰,太阳高高升起时门窗依旧紧闭。
起身看时,地上已铺满落花,戴胜鸟在桑树间啼鸣。
居住安心此处便是永恒的家业,何必追问何处是原来的故乡。
无论是豪门还是简陋的草屋,到了六十岁头上都已生出白发。
注释
村舍:乡村的房屋。
少闻事:很少听到外界的事情。
日高:太阳升得很高。
闭关:门户仍然关闭,指生活宁静。
起来:起床后。
花满地:地上到处都是落花。
戴胜:一种鸟,头部有显著的羽冠。
桑间:桑树之间。
居安:居住感到安心的地方。
永业:永久的产业,比喻理想的居住地。
何者:哪里。
故山:故乡,喻指原先的居住地。
朱门:红色大门,代指富贵人家。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指贫寒之家。
六十头:六十岁的人。
尽斑:头发全白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宁静生活,诗人于濆以淡定之笔勾勒出一幅村居图景。开篇“村舍少闻事,日高犹闭关”表明的是一个远离尘嚣、消息闭塞的乡间世界,时间似乎在这里流逝得更为缓慢。

接着,“起来花满地,戴胜鸣桑间”展示了诗人起床时所见到的景象——春日里花瓣飘落,如同地毯一般,而“戴胜鸣桑间”的意象,则让人联想到了成群的鸟儿在桑树间欢唱,它们或许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般自在地栖息。

“居安即永业,何者为故山”则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满足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这里,“居安”指的是安稳、平和的生活,“永业”意味着长久而持久的事业或生活。而“何者为故山”则是在询问,对于已经习惯并享受这种宁静乡村生活的人来说,何须再去怀念过去的山野呢?

最后两句,“朱门与蓬户,六十头尽斑”,通过对比鲜明的两个场景——富人的“朱门”和贫者的“蓬户”来描绘社会上的不平等。但即便是这样,对于那些已经步入老年的村民来说,他们都已然地带着白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似乎都不再重要了。

诗中通过对比与反衬手法,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哲学态度。同时,也隐含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

作者介绍
于濆

于濆
朝代:唐   字:子漪   生辰:约876年前后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86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酬魏朝议

莺谷相从列俊英,四朝容许滥虚名。

忍将百老言存没,乍喜三人咏合并。

春入芳菲皆意思,酒随衰朽即心情。

新诗不怪烦先唱,犹向君前畏后生。

(0)

酬张伯常朝议

郢人兰雪有馀风,尽在君家七字中。

白发尘缨深念我,青郊藜杖不如公。

乡心正想千年鹤,老计终须一亩宫。

不讳求田并问舍,景山何必晚为通。

(0)

雪中呈通判库部宋职方

冬雪并今早两回,无风韵腻白皑皑。

麦根得润萌芽绿,瘴气逢寒雾露开。

官为劝农知我喜,心缘爱客望君来。

城头甚有登临境,群玉排峰银作台。

(0)

送王同年殿丞知鄞县

结爱愧同年,君先予著鞭。

稍迁钩盾省,历试武城弦。

越岭霞明日,南溟水浸天。

微官等不遂,欲治子猷船。

(0)

秘阁梅花

始知丹禁密,独见早梅新。

天上应常雪,人间未有春。

乱香交砌草,疏影媚庭筠。

浪作瀛洲客,催成白发人。

(0)

秋雨四首·其二

漠漠清秋雨,萧萧万宇寒。

蛟龙移窟宅,江汉急波澜。

瘴雾深蛮洞,旌旗湿汉官。

南征愁失道,后土若为乾。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