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斜斜青草渡,隐还明惯穿芳树。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冥濛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峭远湾,攲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掩了玉人楼,人初醒,错疑天暮。
看看到也,霎时不见,春江细雨。
整整斜斜青草渡,隐还明惯穿芳树。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冥濛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峭远湾,攲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掩了玉人楼,人初醒,错疑天暮。
看看到也,霎时不见,春江细雨。
这首《湘江静·帆影》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动态美的湘江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江面上帆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时间流转中的微妙变化。
“整整斜斜青草渡,隐还明惯穿芳树。” 开篇即以“整整斜斜”描绘出青草渡口的自然景象,既有秩序感又不失灵动。帆影在草渡间穿梭,时隐时现,如同在芳树间穿行,既展现了帆影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这几句通过帆影在水面与山岭间的移动,巧妙地描绘了风力的变化,帆影似乎不受单一风向的控制,自由自在,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描述了夕阳下帆影的光影变化,斜阳的照射使得帆篷背光面与向光面形成鲜明对比,难以预测其阴晴变化,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和不可预知性。
“冥濛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这几句通过帆影在月光下的错觉,表现了自然界的朦胧美和人的主观感受。帆影仿佛在月光中迷失方向,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峭远湾,攲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继续描绘帆影在不同地形下的动态变化,无论是峭壁湾流还是断浦沙堤,帆影都能巧妙地融入其中,展现出其适应性和灵活性。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最后两句通过鱼庄、鸥鸟与帆影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即使在无声中,帆影也并未虚度时光,而是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湘江静·帆影》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动态,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细腻思考。通过帆影这一载体,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情感深度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
落魄老道士,遥忆谢公山。
眠云坐盘石,尽日听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