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张宪副山水障子》
《张宪副山水障子》全文
明 / 文林   形式: 古风

山高出云在平地,千村万落连春水。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

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

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

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

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

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

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

耳边汨汨闻溪声,堂上真疑结岚雾。

蓬莱阆苑想在此,青鞋布袜宜相顾。

试问神仙结游伴,却我冠裳尘土满。

几时置我图画中,还似神仙更萧散。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川之美与人间生活的情趣。诗人通过“山高出云在平地”开篇,巧妙地将山峰与云彩的关系呈现出来,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接着,“千村万落连春水”,描绘了广阔乡村与潺潺流水的和谐景象,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湿润与生机,仿佛天地间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随后,“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则细致地刻画了树木与花朵的色彩对比,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美丽。

“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描绘了偶然发现的一处美景,楼台在烟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而“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则转向对山中人家的描写,白天门户敞开,背靠温暖的高阁,置身于幽深的山崖之间,生活宁静而安逸。

“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表现了山中人的悠闲自得,以及来访者与主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描绘了前往另一处风景的路径,充满了探索与期待。

“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则表达了诗人对所见景色的赞叹,仿佛置身于洞庭湖或天台山的仙境之中。耳边的溪水声,堂上的岚雾,都让人心生向往。诗人想象自己如同仙人一般,穿着青鞋布袜,与神仙结伴游历,远离尘世的喧嚣。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融入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

作者介绍

文林
朝代:明

(1445—1499)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儒。文洪子。成化八年进士。历知永嘉、博平二县,迁南京太仆寺丞。建言时政十四事。告归数年,复起知温州府,卒于官。学问该博,尤精于易数。作诗文明畅不蹈袭。有《琅琊漫抄》、《文温州诗》。
猜你喜欢

寄怀在伯三首

沅水与湘水,合流俱洞庭。
如何君于我,乃隔影与形。
沧江鸥鹭野,深林兰蕙馨。
含章斯发发,遂性逐冥冥。

(0)

寄吕谦益卿三首

一尉荒山里,高名四海中。
初非大夫逐,定自溧阳穷。
荐士犹王政,招魂已变风。
怀今更思古,伫立晚江空。

(0)

寄吴吏部三首

捩眼看翱翔,经年尚省郎。
诏除应迩日,传播未遐方。
渺渺山连蜀,滔滔水接湘。
有怀虽昼夜,春奈道涂长。

(0)

留别陈明叔兼属胡仲威五首

我去孰君友,君留谁我游。
定应缘宿契,不待分今投。
年事鬓俱白,时名诗独优。
未知兹日别,重见又何由。

(0)

梅花绝句五首要明叔仲威同作

谁能当此风霜面,政要渠侬铁石心。
我亦苦吟羞不足,愿从千古觅遗香。

(0)

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

马骔岭下源初发,鹅口山前渐可舟。
一百八盘谁谓险,二十四溪何自游。
深厉浅揭故数数,车烦马殆真悠悠。
惜哉当此方倥偬,不然亦足供夷犹。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