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京口望清尘,德论于今想记频。
何幸上庠参较艺,又依高鉴免遗珍。
下帷昼寂霜威敛,挥麈宵寒月色新。
早晚奏名归驶迅,九衢多少避骢人。
当年京口望清尘,德论于今想记频。
何幸上庠参较艺,又依高鉴免遗珍。
下帷昼寂霜威敛,挥麈宵寒月色新。
早晚奏名归驶迅,九衢多少避骢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韦骧所作的《较试将毕呈彦衡察院上官》,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即将结束的较试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当年京口望清尘,德论于今想记频。”以“京口”为背景,暗示了较试的地点,同时“清尘”一词,既指考试的清正之气,也暗含了对品德的重视。接下来,“德论于今想记频”则表达了诗人对品德讨论的频繁回忆,突出了品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颔联“何幸上庠参较艺,又依高鉴免遗珍。”中,“上庠”指的是学校,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有幸参与较试,与高明的鉴赏者交流技艺,避免了人才的遗漏,体现了对教育公平和人才选拔的重视。
颈联“下帷昼寂霜威敛,挥麈宵寒月色新。”描绘了较试期间的场景,白天教室里寂静无声,霜气收敛,夜晚则有挥麈(拂尘)的动作,月色清新,营造了一种庄重而宁静的学习氛围。
尾联“早晚奏名归驶迅,九衢多少避骢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较试结束后,自己能够迅速返回,以及在京城大道上,众多官员会避开骢马(官车)的期待,预示着诗人对未来仕途的乐观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较试的庄严与学术氛围,还蕴含了对品德、教育、公平与个人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雪羽䙰褷半惹泥,海云深处旧巢迷。
池无飞浪争教舞,洲少轻沙若遣栖。
烟外失群惭雁鹜,波中得志羡凫鹥。
主人恩重真难遇,莫为心孤忆旧溪。
高才淹礼寺,短羽翔禁林。
西街居处远,北阙官曹深。
君病不来访,我忙难往寻。
差池终日别,寥落经年心。
露湿绿芜地,月寒红树阴。
况兹独愁夕,闻彼相思吟。
上叹言笑阻,下嗟时岁侵。
容衰晓窗镜,思苦秋弦琴。
一章锦绣段,八韵琼瑶音。
何以报珍重,惭无双南金。
闻有涧底花,贳得村中酒。
与君来校迟,已逢摇落后。
临觞有遗恨,怅望空溪口。
记取花发时,期君重携手。
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
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忧人何处可消忧,碧瓮红栏湓水头。
从此浔阳风月夜,崔公楼替庾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