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过长芦》
《舟过长芦》全文
明 / 宋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列肆亭台感不胜,旧时和气冷如冰。

城池人物分今昔,市井繁华间废兴。

断壁野花迎客棹,坏桥津柳晒渔罾。

谁知兵后商人少,岁课犹随国用增。

(0)
鉴赏

这首《舟过长芦》由明代诗人宋讷所作,通过对舟行长芦时所见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乱之后社会变迁的深刻主题。

首联“列肆亭台感不胜,旧时和气冷如冰”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开篇,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冷清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萧条景象的感慨。这里的“列肆亭台”象征着往日的繁荣,“和气冷如冰”则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的凄凉氛围。

颔联“城池人物分今昔,市井繁华间废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通过“城池”、“人物”、“市井”等具体意象,强调了战争对社会结构和生活状态的彻底改变,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颈联“断壁野花迎客棹,坏桥津柳晒渔罾”则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破败。断壁残垣中,野花却依然顽强生长,似乎在向过往的客人诉说着历史的痕迹;而废弃的桥梁上,垂柳下晾晒的渔网,更添了几分荒凉与寂寥。

尾联“谁知兵后商人少,岁课犹随国用增”揭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衰退与国家财政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战争之后,商人的数量减少,但国家的税收却仍然增加,这反映了战乱对经济的严重破坏以及政府在战后的艰难维持。

整体而言,《舟过长芦》不仅描绘了战乱后社会的凋敝景象,还蕴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作者介绍

宋讷
朝代:明

(1311—1390)元明间大名府滑县人,字仲敏。元顺帝至正进士。任盐山尹,弃归。明洪武二年,以儒士征,预修《礼》、《乐》诸书。事竣,不仕归。后以荐授国子助教,累迁文渊阁大学士、国子祭酒。严立学规,勤于讲解。十八年复开进士科,所取士,国子监生占三之二。卒谥文恪。有《西隐集》。
猜你喜欢

浣溪沙

花落花开正掩门。忘机不识绕街尘。

寂无馀事称闲身。

梁燕依然同逆旅,邻莺争解唤乡人。

悔将心迹托归云。

(0)

晚泊

清霜微月夜,红叶古塘西。

野港沿村曲,秋云接树低。

蟹灯寒照水,凫弋远侵溪。

未践天随约,诗成意自迷。

(0)

与张郎中省庵二首·其一

一统山河遍八埏,江南等作弹丸看。

公来踏遍官田土,只有池蛙不为官。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一二三

千里驹,九肋鳖,九十三年揭日月。

生既无言死无说,万象森罗广长舌。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九十五

去年梅,今岁柳。大地有全功,物物还依旧。

衲子生涯也如旧,头上青灰三五斗。

腊雪后,春风前。莫教蹉过钁头边。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五十七

从者里入,向那边行。到家消息断,日午打三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