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襄阳作》
《襄阳作》全文
唐 / 崔湜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

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

好学风犹扇,誇才俗未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

蛟浦菱荷净,渔舟橘柚香。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

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

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襄阳城郊风光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怀念。开篇“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写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庙堂是古代祭祀的地方,解印可能指的是官方的印信被解开,预示着朝廷或地方政府的某种仪式即将开始。"郡邸忽腰章"则形象地描绘了官员佩戴的腰章,这些细节都在营造一种正式而庄重的氛围。

诗人接着写道“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这里的“按节”可能是指依据一定的节奏或规则进行行进,“巡河右”则表明了巡视的方向是在河流的右侧,而“鸣驺”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如同马车,"入汉阳"则指向诗人所在之地汉阳的方向。

下一句“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襄阳城郊的壮丽。"城临南岘出"可能是说城市紧邻着山峦,而“树绕北津长”则描绘了一条河流两岸林木葱茏,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接下来的“好学风犹扇,誇才俗未忘”,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文人墨客中那些好学之士的怀念,他们的风范犹如扇子般传递着,而他们的才华和名声在民间尚未淡忘。

“江山跨七泽,烟雨接三湘”一句则描绘了襄阳周边的自然景观,"江山跨七泽"可能是指江河纵横交错,而“烟雨接三湘”则形象地表现了一种迷离朦胧的气氛。

诗中还有一段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怀念:“宅坏仍思凤,碑存更忆羊。”这里所谓的“宅”和“碑”,都是古代建筑或刻石,它们虽然已经破败,但诗人心中依然保留着它们的影子,"思凤"和"忆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故事的怀念。

最后,“下车惭政美,闭阁幸时康。多谢南征术,于今尚不亡。”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赞赏和保存。

整首诗通过对襄阳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遗迹的描绘,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崔湜
朝代:唐   字:澄澜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生辰:shí)(671年-713年

崔湜(shí)(671年-713年),字澄澜,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崔湜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崔湜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崔湜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猜你喜欢

书蒋云巢诗卷后

逸兴常同造物游,驾巢不与世人侔。

日晴紫翠开千嶂,依旧君家在上头。

(0)

挽赵和仲侍郎三首·其一

四载行都尹,当朝第一人。

中和宣上德,乐易本天真。

论撰疏新宠,论思徯旧臣。

履声勤帝想,竟阻上星辰。

(0)

挽汤贡士三首·其三

念昔先君子,论文到白头。

对床同夜话,散策逐春游。

人物今何许,湖山空复秋。

伤心珥陵月,依旧照行舟。

(0)

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其三

经始南风咏有虞,落成候筦报秋初。

连甍尽撤编茅旧,万灶重新列屋居。

千里只今成保障,一廛谁复等蘧庐。

何人袖出如椽笔,为写丰功揭里闾。

(0)

得轩即事

上印还家不计年,水光弥望木参天。

绿云洞里开书幌,红锦波心漾酒船。

(0)

挽葛签判二首·其二

少长相望十五年,君须未白我华颠。

拟求勾漏还丹术,忍赋山阳怀旧篇。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