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栖云际巘,没葬寺傍村。
破案残经卷,新坟出树根。
松悲隔溪路,月照旧山门。
自昔多诗句,而今几许存。
生栖云际巘,没葬寺傍村。
破案残经卷,新坟出树根。
松悲隔溪路,月照旧山门。
自昔多诗句,而今几许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吊矿坑惠灯上人》,通过对矿坑边惠灯上人的生前居所和身后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僧人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生栖云际巘”描绘了上人生前居住在高峻的山崖之上,暗示其清修的生活;“没葬寺傍村”则写其去世后葬于寺庙附近的村庄,体现了僧人的归宿。
“破案残经卷”暗指上人生前研读的佛经已残破不堪,显示出岁月的痕迹;“新坟出树根”则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暗示着上人已经长眠地下,与世隔绝。接下来,“松悲隔溪路”以松树的哀鸣表达对亡者的哀思,而“月照旧山门”则渲染出一种寂静而凄清的氛围。
最后两句“自昔多诗句,而今几许存”直抒胸臆,诗人感慨往昔上人留下的诗句虽多,但如今还能有多少留存于世呢?这不仅是对惠灯上人的缅怀,也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如梦的深刻感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过宋不见元城公,渡淮不见陈了翁。
当时人人皆太息,至今海内倾高风。
老夫七十居乡县,龌龊龙钟何足见。
辱君雪里来叩门,自说辛勤求识面。
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
知君此外无他求,有求宁踏三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