禺阳一别十馀年,兴废时闻九度迁。
孰有改观穷壮丽,如君搜剔尽幽玄。
飞泉转涧疑无地,越刹穿林别有天。
历览遍题知不负,定教崖石扫云烟。
禺阳一别十馀年,兴废时闻九度迁。
孰有改观穷壮丽,如君搜剔尽幽玄。
飞泉转涧疑无地,越刹穿林别有天。
历览遍题知不负,定教崖石扫云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苍雪崖这一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与赞美。首句“禺阳一别十馀年,兴废时闻九度迁”以时间跨度和历史变迁为背景,暗示了苍雪崖历经沧桑,见证了无数兴衰更替。接下来,“孰有改观穷壮丽,如君搜剔尽幽玄”则表达了诗人对苍雪崖壮丽景色与深邃内涵的赞叹,认为它不仅外在景观令人震撼,内在的幽玄之境也值得深入探索。
“飞泉转涧疑无地,越刹穿林别有天”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营造神秘而壮美的氛围。飞泉在山涧中流转,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越过密林的刹(寺庙)塔,似乎又发现了另一个天地。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丰富,也隐喻了心灵世界的广阔与深邃。
最后,“历览遍题知不负,定教崖石扫云烟”表达了诗人对苍雪崖的深刻印象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通过广泛游览并留下题记,诗人认为自己没有辜负这次旅行,未来必定会再次来到这里,让崖石上的云烟得以清除,意味着他希望自己的心灵也能像这自然景观一样,纯净而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苍雪崖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交融。
朗吟黄叶寺,落日长林密。
天花拂衣香,露草沾屦湿。
深烟销奇峰,闲云裹危石。
金钟透太清,玉磬穿虚碧。
境胜龙象游,夜静虎狼出。
地远人踪稀,心定尘缘寂。
仙凡迥不同,坐久三叹息。
风雪闭门贫病婴,开门南去惬我情。
万里独游旧官长,十年一拜贤父兄。
征路快驰宛騕袅,归期应及闰清明。
梁园楚岸春俱好,一访相知为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