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月词效李长吉体·其十二十二月》
《十二月词效李长吉体·其十二十二月》全文
明 / 陈琏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沃]韵

湘筠冻折琅玕玉,冷逼青楼起寒粟。

依微和气酒中回,龟甲屏风照银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寒冷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冷冽与人的感受。

首句“湘筠冻折琅玕玉”,以湘竹(即湘筠)和琅玕(一种翠绿色的美石)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严冬时节,万物因寒冷而凋零的情景。湘竹在冰冻之下折断,如同珍贵的琅玕化为玉碎,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

接着,“冷逼青楼起寒粟”一句,将视角转向了人类的生活空间——青楼。寒冷的空气仿佛直接穿透了青楼的窗户,让居住其中的人感到阵阵寒意,甚至在肌肤上生出细小的寒栗。这里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寒冷,更通过“寒粟”这一细节,传达了心理上的寒冷感,让人感受到冬日的孤寂与凄清。

“依微和气酒中回”则转而描写了一种温暖与和谐的场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们通过饮酒来驱散体内的寒气,同时也借酒消愁,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的“和气”不仅指酒带来的身体暖意,也暗含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最后,“龟甲屏风照银烛”描绘了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画面。龟甲屏风作为背景,不仅增添了房间的古朴气息,也象征着智慧与长寿。银烛的光芒在屏风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一句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冬季的寒冷与人们内心的温暖,以及在严冬中寻找安慰与和谐的努力。

作者介绍

陈琏
朝代:明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猜你喜欢

秋晚杂书三十首·其八

今年初发春,主人饮我酒。

借问主人谁,是邦之太守。

座中有上客,俨然八十叟。

优伎何纷喧,观者拄肱肘。

于时梅始华,菊荣倏秋九。

此主愤仆诬,逮对以疽踣。

此客抱老病,亦复正丘首。

人生会皆尔,曷不覆大斗。

(0)

饮天庆观即席赋吴体

寂静日月白云乡,漂摇湖海厖眉郎。

壁间犹见画龙在,柱表不闻归鹤翔。

杯酒新竹与同色,炉熏异花无此香。

索茗浇渴上马去,绿树含雨山苍凉。

(0)

次韵康庆之秋雨喜凉书怀五首·其五

雨陇秋告稔,风庭夜饶清。

疲庶感幽念,未用思神京。

矧兹九日近,亦足醉菊英。

公暇一出野,细询田父情。

(0)

次韵送胡教谕炳文如金陵二首·其一

子有山中田,何不力自耕。

曰予抱奇志,犯軷为此行。

于兹匏瓜系,曷若凤凰鸣。

徒步未可料,一日秉国成。

老夫察时义,不待易四营。

大物苦难运,高位防易倾。

苟且忝一命,奔走疲送迎。

乡里政自佳,归来训诸生。

(0)

会鹤臞郑高士庵为予写神走笔赋杂言

我不羡渠乘大马食肥肉,我不羡渠寝细毡居华屋。

富贵两字输与渠,奈渠未免一字俗。

我有诗肠如月朗三秋,我有酒肠如海吞百渎。

西湖之水足供酒一杯,西湖之山可作诗千幅。

羽客写我醉吟意,雪为长髯电为目。

岂知天上三台星,焉用人间九州督。

仕宦不达坐多言,衰老未死缘寡欲。

眉毛及须尚如漆,此为寿相万事足。

莫言不智又无福,宁当忍穷勿受辱。

气豪未减天外鸿,神清差似霜前菊。

有人指点问为谁,云是紫阳方虚谷。

欲求我者,南山之南,北山之北。

(0)

正月初四后十馀日病嗽不能出杂书十首·其八

近代一人耳,吾乡老朱先。

甲子如我今,犹活十许年。

漳州复潭州,说经入从班。

无何党祸作,委顺不怨天。

馀生几明日,小子其勉旃。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