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馆蛩声起。足清欢、未寒时节,已凉天气。
著意悲秋秋不管,何苦为秋憔悴。
且领略、露华烟翠。
小炷沈烟翻梵夹,正桐阴、满院帘垂地。
雕梁静,燕归矣。高楼四面山光里。
又何须、挥杯开宴,烛奴镫婢。
销遣閒情无长策,作达放颠而已。
尽拈遍、艳词香偈。
眉月半窗花影转,拂藤床、藉月和花睡。
蝶梦觉,冁然喜。
蕉馆蛩声起。足清欢、未寒时节,已凉天气。
著意悲秋秋不管,何苦为秋憔悴。
且领略、露华烟翠。
小炷沈烟翻梵夹,正桐阴、满院帘垂地。
雕梁静,燕归矣。高楼四面山光里。
又何须、挥杯开宴,烛奴镫婢。
销遣閒情无长策,作达放颠而已。
尽拈遍、艳词香偈。
眉月半窗花影转,拂藤床、藉月和花睡。
蝶梦觉,冁然喜。
这首《贺新凉》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与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蕉馆”、“蛩声”、“露华烟翠”、“桐阴”、“雕梁燕归”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首句“蕉馆蛩声起”,点明了地点与季节,蕉馆中传来蟋蟀的鸣叫声,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接下来,“足清欢、未寒时节,已凉天气”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清新之美的欣赏,同时暗示了季节的过渡,从炎热逐渐转向寒冷。
“著意悲秋秋不管,何苦为秋憔悴”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虽然自己有意感受秋天的悲凉,但秋天似乎并不在意人间的情感,诗人因此感到无奈,甚至有些自责,为何要因秋天的萧瑟而让自己变得憔悴。
“且领略、露华烟翠。小炷沈烟翻梵夹,正桐阴、满院帘垂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庭院中,通过点燃沉香、翻阅佛经、欣赏满院的桐树阴影,试图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雕梁静,燕归矣”则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宁静与空旷,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留下空荡的雕梁,更添几分寂寥。
“高楼四面山光里,又何须、挥杯开宴,烛奴镫婢。”诗人站在高楼上,面对四周的山色,感叹为何需要借助酒宴来消遣时光,似乎在寻找一种更为深刻的解脱方式。
“销遣閒情无长策,作达放颠而已。尽拈遍、艳词香偈。”诗人承认无法找到长久消遣闲情的策略,只能选择随性而为,无论是写艳词还是诵香偈,都是为了心灵的寄托。
“眉月半窗花影转,拂藤床、藉月和花睡。”最后,诗人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月光斜照,花影摇曳,他轻轻拂过藤制的床榻,在月光与花香的陪伴下安然入睡,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