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瓢不改乃真豪,之子胸中志自高。
本自无官彭泽柳,不知何世武陵桃。
窗前草色勤钻仰,堂上萱丛敬抑搔。
好向中庸看未发,养成和气盎春醪。
箪瓢不改乃真豪,之子胸中志自高。
本自无官彭泽柳,不知何世武陵桃。
窗前草色勤钻仰,堂上萱丛敬抑搔。
好向中庸看未发,养成和气盎春醪。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许月卿所作,名为《入邑问炊中云招王希圣起龙三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豪杰之士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于品格高尚、志向远大的人物的追求和敬仰。
“箪瓢不改乃真豪”一句中,“箪瓢”指的是古代农民用来饮水的器具,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坚守本色、不随波逐流的品质。接下来的“之子胸中志自高”则表明这种人的后代或子孙,也都拥有着远大的抱负和不凡的志向。
“本自无官彭泽柳,不知何世武陵桃”这两句,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于品格高尚者的追求。彭泽柳指的是古代有名的隐逸,而武陵桃则是用来比喻才子佳人的。
“窗前草色勤钻仰,堂上萱丛敬抑搔”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对自然充满敬意和探索精神的情景。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
“好向中庸看未发,养成和气盎春醪”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未来抱负的期待。这里的“中庸”指的是《易经》中的一个概念,意味着事物发展的适度阶段,而“未发”则是指那些尚未显露、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志向和抱负。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豪杰之士的赞美,以及个人对于品格高尚者的追求和敬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感悟。
月晕五色如虹蜺,深山猛虎夜生儿。
虎儿可爱光陆离,开眼已有百步威。
诗翁虽老神骨秀,想见娇婴目与眉。
木星之精为紫气,照山生玉水生犀。
儿翁不比他儿翁,三十年名天下知。
材高位下众所惜,天与此儿聊慰之。
翁家洗儿众人喜,不惜金钱散闾里。
宛陵他日见高门,车马煌煌梅氏子。
夫妇死同穴,父子贫贱离。
天下宁有此,昔闻今见之。
母前三子后,熟视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于斯。
有女初束发,已知生离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从此辞。
大儿学语言,拜揖未胜衣。
唤耶我欲去,此语那可思。
小儿襁褓间,抱负有母慈。
汝哭犹在耳,我怀人得知。
前身道林后曹霸,笔下马生非可画。
心赏神骏今绘神,戏弄丹青疑造化。
风鬃雾鬣何足云,电行山立更逼真。
脱遗皮毛见骥德,妙处了非由写形。
兔园喜事佳公子,王济风流略相似。
画中一见犹好之,不但千金致燕市。
明窗展拭须韵语,杜陵无人欲谁付。
邓公骢马二三群,梦想风标觊神遇。
此诗此画今不逢,见画与诗元自同。
谁知一洗凡马句,今在生绡半幅中。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