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桑子·其一》
《采桑子·其一》全文
清 / 陈方恪   形式: 词

五云楼阁参差起,远树摇丹。银箭飞山。

玉笠琼蓑立马看。恁扶残醉过前驿,风月高寒。

回首朱颜。肠断清歌入梦难。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清冷的画面。"五云楼阁参差起"开篇即展现出宏大的景象,楼阁错落有致,如五彩祥云缭绕,显现出皇家或富庶之地的宏伟气象。"远树摇丹"则描绘远处的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犹如点染了红霞,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银箭飞山"运用比喻,将时间流逝比作银色的箭矢飞逝于山间,形象地传达出时光匆匆的感觉。"玉笠琼蓑立马看"描绘主人公身着华美的玉制斗笠和琼质蓑衣,骑马驻足欣赏这美景,显示出他的身份不凡和对眼前景色的热爱。

"恁扶残醉过前驿"写主人公带着微微醉意,步履蹒跚地走过前方的驿站,透露出一种豪放不羁的气质。"风月高寒"进一步渲染环境的清冷,月光皎洁,寒风凛冽,更显孤独与寂寥。

最后两句"回首朱颜。肠断清歌入梦难"表达了主人公在这样的夜晚,回望过去,感叹时光易逝,难以留住青春容颜,而那动人心弦的歌声也难以在梦中重现,流露出深深的感伤和怀旧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采桑子》词以景抒情,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和人生感慨。

作者介绍

陈方恪
朝代:清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猜你喜欢

予叨谏员恨无补报矧年来归计未成昼夕梗于胸中作诗以见意

漏尽钟鸣谁执咎,望轻责重难为功。

老蚕无地可作茧,惊雁见月思伤弓。

言忠政恐祝三佞,句好岂辞黄九穷。

吾非匏瓜能不食,朝暮喜怒从狙公。

(0)

晦堂心如来真赞

此是晦堂,更无佛祖。百尺竿头,谁敢进步。

无限众生,为此老误。

误不误,陕府铁牛跳出土,两脚搥胸叫冤苦。

(0)

鄙诗上呈通判朝奉大夫·其一

不是通侯贵,还应贡禹弹。

只应好形制,自己愧彫残。

(0)

去涟水

长日开閒境,春风美鼻雷。

黄紬依旧暖,牙鼓莫相催。

(0)

刘泾收得子鸾字帖云是右军余恐是陈子鸾薛绍彭亦云六朝书又得像余时在涟漪答以诗云

刘郎收画早甚卑,折枝花草首徐熙。

十年之后始闻道,取吾韩戴为神奇。

迩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始知什袭但遮壁,牛马便可裹敝帷。

峨峨太平老寺主,白纱帽首无冠蕤。

武士后列肃大剑,宫女旁侍颦脩眉。

神清眸子知寡欲,齿露唇反法定饥。

世人见服似摩诘,不知六朝居士衣。

后人勿辄乱唐突,梁人笔法了可知。

道子见之必再拜,曹卢何物望藩篱。

本当第一品天下,却缘顾笔在涟漪。

(0)

涟漪瑞墨堂书

陟巘不自期,孤云挂松顶。

一揖不相期,飞云无留影。云已去,泉更长。

云泉毕世友,相得每相忘。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