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窗清晓。但一望绿烟缥缈。画廊人悄。
竹阴哢娇鸟。佳客渺何许,别有枝头朋好。
几多杨柳楼台,翠帷掩漫惊觉。高楼倚啸。
甚花露犹湿皂帽。豆棚莲沼。得清气多少。
功名两蜗角,未损餐霞怀抱。
自坐花下梳头,镜中人老。
玉窗清晓。但一望绿烟缥缈。画廊人悄。
竹阴哢娇鸟。佳客渺何许,别有枝头朋好。
几多杨柳楼台,翠帷掩漫惊觉。高楼倚啸。
甚花露犹湿皂帽。豆棚莲沼。得清气多少。
功名两蜗角,未损餐霞怀抱。
自坐花下梳头,镜中人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画面,玉窗透出清冷的光线,窗外绿色的雾气若隐若现,显得宁静而神秘。画廊里悄然无声,只有竹林中的小鸟鸣叫,增添了生机。诗人感叹佳人不知何处,似乎在其他枝头结交了新友,令人遐想。远处的杨柳楼台,被翠色的帷幕遮掩,仿佛在梦中惊醒。
诗人登高倚啸,花露沾湿了他的皂帽,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他身处豆棚莲沼的清幽环境,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尽管追求功名如同蜗牛角斗般微小,但他并未因此减少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独自坐在花下梳头,镜中的自己却已显现出岁月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首《清波引》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