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
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
篆疑汉代书,石指丹阳勒。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
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
呜呼致其哀,有吴表其国。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
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
篆疑汉代书,石指丹阳勒。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
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
这首诗《暨阳怀古二十三首(其一)有吴延陵君子之墓》是清代诗人缪徵甲所作,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古代人物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首句“呜呼致其哀”,开篇即以悲叹之语,表达对逝去者的深切哀思。接着,“有吴表其国”点明了悼念的对象是吴地的一位君子,其墓碑上刻有“吴”字,象征着他的身份和地位。
“延陵本其心,君子重其德”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君子的内心品质和高尚品德,说明他不仅在生前有着卓越的贡献,死后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纪念。
“十字旨甚微,褒以麟经笔”中,“十字旨”可能是指墓碑上的简短铭文,而“麟经笔”则比喻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赞美和纪念这位君子,如同《春秋》中的“麟趾”一般,寓意深远。
接下来,“后儒多致疑,真赝说凭臆”两句,诗人指出后世学者对于这位君子及其事迹存在争议,但这种争议更多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臆断,而非确凿的事实。
“篆疑汉代书,石指丹阳勒”则暗示了墓碑上的文字可能存有疑问,或是出于汉代的风格,而“石指丹阳勒”则表明墓碑位于丹阳,一个与吴地相关的地点。
“风雷怒赫然,特为显而出”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壮观景象,以此象征君子的美德如同风雷一般,震撼人心,显现出其非凡之处。
“顷刻碎复完,初不假人力”则描述了墓碑在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瞬间破碎又完好如初,暗示君子的精神永存,不受时间与物质的侵蚀。
最后,“迄今无缝衣,丰碑江上植”说明直到现在,这位君子的纪念依然完整无缺,如同矗立在江边的丰碑,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聚讼障先贤,神来解尔惑”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消除人们对这位君子及其事迹的疑惑,让后人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和尊崇他。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古代君子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人物精神遗产的珍视。同时,诗中蕴含的自然景观与超自然元素的描写,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和深邃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