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
常时闭其门,为问居者谁。
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夷。
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
张翰轻绂冕,归及鲈鱼时。
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为。
鲁望栖甫里,有田常若饥。
不应州县辟,郁此胸中奇。
并为吴越人,名与日月垂。
相去二千载,今乃同一祠。
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
我本江海客,一焉起遐思。
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
手持一钓竿,浩歌孰从之。
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
常时闭其门,为问居者谁。
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夷。
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
张翰轻绂冕,归及鲈鱼时。
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为。
鲁望栖甫里,有田常若饥。
不应州县辟,郁此胸中奇。
并为吴越人,名与日月垂。
相去二千载,今乃同一祠。
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
我本江海客,一焉起遐思。
死者不可作,来者讵可期。
手持一钓竿,浩歌孰从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游历至某处,见到一座古老的亭子位于江边,并询问这里的主人是谁。诗中提到了历史上的几位著名人物,如范蠡和张翰,他们都以学识和才华闻名。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过去文化和历史的敬仰,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感慨。
通过“长桥度已尽,有亭枕江湄”这样的开篇,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紧接着,“常时闭其门,为问居者谁”则展现了诗人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
“范蠡其明哲,功成学鸱夷”两句,赞美历史上的贤哲之士,他们不仅智慧非凡,而且学识渊博。接下来的“烟波五湖上,风月一西施”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景象,诗人似乎在通过这种环境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张翰轻绂冕,归及鲈鱼时”提到了历史上的文人张翰,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生活自在。紧接着,“生前一杯足,何以身后为”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鲁望栖甫里,有田常若饥”两句,通过对古代贤者的生活方式的描述,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不应州县辟,郁此胸中奇”则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他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和矛盾。
“并为吴越人,名与日月垂。相去二千载,今乃同一祠”两句,通过历史上的人物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连续性,这些人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今天却被纪念在同一座祠堂中。
“壁间面如生,凛然人在兹”则是对古代贤者形象的一种描绘,他们仿佛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我本江海客,一焉起遐思”则表达了诗人自己作为一个漂泊四方的人,对广阔天地和悠久历史的向往。
“死者不可作,来者讴可期。手持一钓竿,浩歌孰从之”这几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来去匆匆的感慨,以及面对这种现实时,自己选择一种超脱和自在的心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历史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美丽抒情。它通过对古代人物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文化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吴邑神仙系,梁台英俊游。
官从鸾棘试,材俟蚁封求。
堂桂叨联籍,陔兰庆奉羞。
行行离恨苦,淮月一弦秋。
故人同省复同班,且喜先归奉帝銮。
居守乍抛留宅钥,造朝重拂宝梁冠。
仙楹夕霭通飙驭,秘庑晨晖转露盘。
我有寸心空恋主,扪膺难把向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