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菊尽,遍园林败叶,满地寒荄。
露井平明,破香笼粉初开。
佳人共喜芳意,呵手剪、密插鸾钗。
无言有艳,不避繁霜,变作春媒。问武陵溪上谁栽。
分付与南园,舞榭歌台。恰似凝酥衬玉,点缀装裁。
东君自是为主,先暖信、律管飞灰。
从今雪里,第一番花,休话江梅。
东篱菊尽,遍园林败叶,满地寒荄。
露井平明,破香笼粉初开。
佳人共喜芳意,呵手剪、密插鸾钗。
无言有艳,不避繁霜,变作春媒。问武陵溪上谁栽。
分付与南园,舞榭歌台。恰似凝酥衬玉,点缀装裁。
东君自是为主,先暖信、律管飞灰。
从今雪里,第一番花,休话江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末冬初的园林景象,菊花已经凋谢,大地上散落着枯叶和冷冽的荆棘。然而,在这宁静而略显萧瑟的环境中,细雨如丝,露水涵养着井水,使得刚开放的花朵散发出淡雅的香气。
诗人通过对佳人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共同喜悦和赏析。佳人轻手剪枝,将花朵密集插入发间,与其形影相宜,如同精美的玉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是对生活中细微之美的感悟。
在后半段,诗人提问谁在武陵溪畔栽培了这些花草,并将它们分发至南园的舞榭歌台。这里的景象,如同精致的绣工点缀着玉白色的凝酥(一种类似奶油的甜品),每一笔都恰到好处。
最后,诗人指出东君(可能指代指春天或某位园主)是这一切美景的主人。春天即将来临,先暖和了信使,律管(古代乐器)也开始飞扬尘灰。在这初冬的雪中,第一批花朵已经绽放,不必再提及江边的梅花。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景色的描写,以及对佳人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十夜郡城宿,苦吟身未闲。
那堪西郭别,雪路问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