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柝边城树影疏,萧条镫火月明初。
上元自昔春如海,谁奏监门郑侠书。
击柝边城树影疏,萧条镫火月明初。
上元自昔春如海,谁奏监门郑侠书。
这首诗描绘了边城夜晚的独特景象。"击柝"指的是打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紧张的气氛。"树影疏"暗示了月光下的边城景色,显得孤独而冷清。"萧条镫火月明初"进一步描绘了灯笼微弱的光芒在月色中摇曳,显得格外凄凉。
诗人将时令定格在上元节,即元宵节,这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往常应是热闹非凡、灯火辉煌的时刻。然而,诗人却以"自昔春如海"来形容这个节日的空寂,如同一片无边的海洋,反映出节日氛围与现实情境的强烈反差。
最后,诗人借古事抒怀,提到监门郑侠的故事。郑侠曾上书直陈时弊,这里可能暗指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忧虑,即使在欢庆的节日里,也未能忘却国家的兴衰和民生疾苦。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边城现状的深沉感慨和对公正理想的期盼。
中河之水来青齐,漕储浮送输京师。
春常苦弱夏苦壮,节宣有道贵合宜。
去岁霖雨成异涨,六塘达海疏泄迟。
河臣束手窘无策,遂致蚁穴穿长堤。
哀哉吾民罹水患,庐舍漂荡田淤泥。
蠲租赈粟纵不惜,岂如乐业免溺饥。
茭楗并力亟堵筑,宣房速就颇得之。
设堤本以禦民患,不免冲决患益滋。
补偏救弊赖无隐,博施膏泽何稽时,临堤东望增吁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