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吞天来,喷薄南出口。
江流不能敌,抵北乃东走。
悬崖峙西湾,水势扫如帚。
孤城艮其背,外捍赖两肘。
灵区聚神奸,石状杂妍丑。
平铺理横截,旁罅中劈剖。
熊罴饥攫人,奇鬼起援手。
蜂窠挂篙眼,鸟卵破瓮缶。
一一皆下垂,中空无一有。
有时应鞺鞳,照影见星斗。
忽然风喧豗,声作蒲牢吼。
年深追蠡坏,兼恐石断纽。
惜哉坡公记,石刻泐已久。
茫茫宇宙间,孰是真不朽。
鄱阳吞天来,喷薄南出口。
江流不能敌,抵北乃东走。
悬崖峙西湾,水势扫如帚。
孤城艮其背,外捍赖两肘。
灵区聚神奸,石状杂妍丑。
平铺理横截,旁罅中劈剖。
熊罴饥攫人,奇鬼起援手。
蜂窠挂篙眼,鸟卵破瓮缶。
一一皆下垂,中空无一有。
有时应鞺鞳,照影见星斗。
忽然风喧豗,声作蒲牢吼。
年深追蠡坏,兼恐石断纽。
惜哉坡公记,石刻泐已久。
茫茫宇宙间,孰是真不朽。
这首诗描绘了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石钟山壮观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势的雄浑和奇特,如吞天喷薄的气势、江流的冲击、悬崖的险峻以及石质的奇异形状。他运用比喻,如“熊罴攫人”、“蜂窝挂眼”等,形象地刻画了山石的细节。石钟山的音响变化也被捕捉,时而如鼓声鞺鞳,时而如海兽蒲牢的怒吼。
然而,诗人感叹岁月的侵蚀,石刻已模糊不清,历史的记忆也随之消逝。他提出疑问,究竟什么能在茫茫宇宙中永存不朽。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含了对历史变迁和永恒主题的思考。查慎行的这首《石钟山》以其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哲思,展现了清朝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