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岘山塔院》
《岘山塔院》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野寺埋荒草,浮屠出近郊。

松声来葆乐,竹影乱旗梢。

地僻钟鱼响,庭空燕雀巢。

断崖流涧远,隐隐下山坳。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ànshānyuàn
sòng / yuánshuōyǒu

máihuāngcǎochūjìnjiāo

sōngshēngláibǎozhúyǐngluànshāo

zhōngxiǎngtíngkōngyànquècháo

duànliújiànyuǎnyǐnyǐnxiàshānào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荒凉的山寺景象。"野寺埋荒草"开篇即点出寺庙地处偏远,被荒草掩映,显得孤寂无人问津。"浮屠出近郊"则暗示了寺庙位于郊外,与世隔绝,只有近处的佛塔透露出些许人间气息。

"松声来葆乐"通过松涛声,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竹影乱旗梢"则以竹影摇曳,形象地描绘了微风吹过时竹林的动态美,如同旗帜在风中飘动。

"地僻钟鱼响"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寂静,远处传来的钟声显得格外清晰,与鱼儿的游动相应和。"庭空燕雀巢"则展示了寺庙环境的清冷,连燕雀都选择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鸟巢。

最后两句"断崖流涧远,隐隐下山坳"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远处的断崖和幽深的山涧,流水声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山间低谷,给人以深远而宁静的感觉。

整体来看,袁说友的《岘山塔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而神秘的山寺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寄征士魏员外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0)

寄窦泽处士二首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
不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
鳌背楼台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踌。
牢山道士无仙骨,却向人间作酒徒。

(0)

帘二首

叠影重纹映画堂,玉钩银烛共荧煌。
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殷勤为嘱纤纤手,卷上银钩莫放垂。

(0)

曲江春感(一题作归五湖)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0)

经张舍人旧居(一题作河中经故翰林张舍人所

行尘不是昔时尘,谩向朱门忆侍臣。
一榻已无开眼处,九泉应有爱才人。
文馀吐凤他年诏,树想栖鸾旧日春。
从此恩深转难报,夕阳衰草泪沾巾。

(0)

送沈先辈归送上嘉礼(一作送沈光及第后东归

青青月桂触人香,白苎衫轻称沈郎。
好继马卿归故里,况闻山简在襄阳。
杯倾别岸应须醉,花傍征车渐欲芳。
拟把金钱赠嘉礼,不堪栖屑困名场。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