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胜心犹怯,官军忽退回。
旱云不成雨,过电那闻雷。
忧喜人情别,惊疑贼胆摧。
兵家虚与实,整旅或重来。
虽胜心犹怯,官军忽退回。
旱云不成雨,过电那闻雷。
忧喜人情别,惊疑贼胆摧。
兵家虚与实,整旅或重来。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中的复杂心理状态和战场上的微妙变化。首句“虽胜心犹怯”,揭示了即使在表面上取得了胜利,内心依然充满恐惧和不安,这种情感的反差,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深刻影响。接着,“官军忽退回”一句,展现了战场局势的瞬息万变,胜利的果实可能瞬间化为乌有,这种不确定性让人心生畏惧。
“旱云不成雨,过电那闻雷”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战局的难以预测。干旱的云层无法带来雨水,闪电划过却听不到雷声,形象地表达了战争中局势的模糊和不可捉摸。同时,这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破坏,还有精神上的折磨和困惑。
“忧喜人情别,惊疑贼胆摧”则进一步深入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战争中,人们的情绪经历了从忧虑到喜悦,再到惊恐和疑惑的剧烈转变,这种情感的波动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心理的巨大冲击。而“贼胆摧”一词,不仅指敌人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的恐惧,也暗含了战争中正义一方对敌人的震慑力。
最后,“兵家虚与实,整旅或重来”总结了战争的本质和策略。兵法讲究虚实结合,即在战术上既要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又要保持真实的力量准备反击。整旅待命,随时准备再次投入战斗,体现了战争的持久性和不确定性。这句话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在战争中保持警惕和准备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比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个体和社会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战争中保持战略智慧和心理平衡的必要性。
去从公府辟,不为故人留。
国士真如此,台家合见收。
声名早多误,功业晚方优。
不必毛锥子,相期定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