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曾裘父韵送老人赴镇九江》
《和曾裘父韵送老人赴镇九江》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边箭收声江不波,庐山高处与天摩。

向来只作青鞋计,此去无如紫诏何。

尘满庾楼烦剪拂,经馀莲社更摩挲。

文成本自筹帷幄,不数黥彭战伐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老人赴任九江的场景,充满了对老人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边箭收声江不波”,以静谧的江面象征送别的宁静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边关的平静,寓意着老人即将前往的地方将会带来和平与安宁。接着,“庐山高处与天摩”一句,通过描绘庐山的雄伟,隐喻老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向来只作青鞋计,此去无如紫诏何”两句,表达了对老人过去默默奉献的肯定和对此次任命的感慨。青鞋计比喻老人过去的低调行事,而紫诏则代表朝廷的正式任命,显示了老人从幕后走向前台的重要转变。

“尘满庾楼烦剪拂,经馀莲社更摩挲”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老人的风范和影响力。庾楼可能是指存放粮食的仓库,这里暗示老人在治理地方时的勤勉和关心民生;莲社则是佛教僧侣集会的地方,表明老人不仅在政务上有建树,也深受民众爱戴。

最后,“文成本自筹帷幄,不数黥彭战伐多”两句,赞扬了老人的文治武功。文本指老人的智慧和策略,筹帷幄意味着他在战略规划上的卓越能力;黥彭则是古代著名的将领,此处用以表示老人的军事才能同样出色,但他的成就更多体现在文治上,而非频繁的战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庄重与深情,以及对老人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高度赞扬。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临江仙·九十秋光三十八

九十秋光三十八,新居初度称觞。
青衫彩服列郎娘。
孙枝无处著,犹欠两东床。
尽是当年亲手种,如今满院芬芳。
只凭方寸答苍苍。
个中无尽藏,谁弱又谁强。

(0)

临江仙·双荔堂前呼大撇

双荔堂前呼大撇,蚪枝看取垂垂。
帝怜尘土著冰姿。
故教冻雨过,浴出万红衣。
绿幄赬圆高下处,中含玉色清夷。
涴人应笑太真肥。
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

(0)

临江仙·怪见江乡文物地

怪见江乡文物地,轻豪争逐春妍。
银花斜?
紫金鞭。
千灯浑是泪,一笑不论钱。
今岁遨头穷相眼,繁华不学常年。
只余底事索人怜。
诗书真气味,农扈老风烟。

(0)

临江仙·自有天然真富贵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0)

临江仙·春院绣帘垂

春院绣帘垂?
?
,一天风月横陈。
慈亲初度纪嘉名。
每从歌舞地,犹记杰魁人。
大句忽随乌鹊至,恍如前岁逢春。
只祈岁岁及兹辰。
天风吹宝唾,华彩动文星。

(0)

临江仙·红杏花边曾共赏

红杏花边曾共赏,天涯还是相逢。
人言契分两重重。
谁知声利外,别有一般同。
炯炯奇情双亮处,天光水色相通。
磨中旋蚁渺何穷。
共扶天事业,此意政须公。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