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门路,捕盗捉逃亡。
出行一二十里路,路道不通鹊噪狂,论讼喜公方。
惊门路,捕盗捉逃亡。
出行一二十里路,路道不通鹊噪狂,论讼喜公方。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追捕盗贼与处理纠纷的情景,充满了紧张与正义感。首句“惊门路”,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一场追逐或冲突,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捕盗捉逃亡”直接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追捕罪犯。诗人通过“出行一二十里路”这一细节,展现了追捕过程的艰辛与漫长,同时也暗示了追捕者不畏艰难的决心。
“路道不通鹊噪狂”一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渲染气氛,道路的阻隔与乌鸦的喧闹,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也暗示了追捕行动的困难重重。而“论讼喜公方”则将视角转向了纠纷的解决,表达了对公正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法律权威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古代社会中追捕与调解的生动画面,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秩序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与智慧。
丘梁绝代睹,名业与公巍。
十载师臣席,三年论道扉。
硕肤明逊节,宠利戒深讥。
龙德当渊跃,虎争下殿归。
人嗟风度远,我念雪门违。
斗极于南是,凉雱自北非。
星轺初夕发,明主久宵衣。
屈指东居日,悲心俟渚飞。
官閒人不识,有友忽相求。
陡晤须眉旧,久要意气周。
为期詹五日,寄语入三秋。
同济情无让,平原义复修。
溯游从水在,载酒向舟谋。
指点千泓静,低徊一叶浮。
湖光随意放,秋色敛情收。
孤月怡清赏,诸峰悦远投。
无端家绪迫,有恨岭云悠。
信美非吾土,谁能三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