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远道人归九仙山》
《送远道人归九仙山》全文
清 / 李宪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西岩白云里,师去及春晖。

日晓双峰出,天晴一鹤归。

涧花粉棠艳,山菜刺楸肥。

谁见孤吟罢,松间倚石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归隐九仙山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西岩白云里,师去及春晖”以“西岩”和“白云”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暗示了道人的高洁与超然。接着,“师去及春晖”则表达了道人离去时正值春光明媚的景象,寓意着他的离开如同春日般温暖而充满生机。

“日晓双峰出,天晴一鹤归”两句,通过“日晓”与“天晴”的时间点,以及“双峰”与“一鹤”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双峰的出现象征着山川的壮丽,而一鹤的归来则给人以宁静与祥和之感,仿佛是大自然对道人归隐的回应。

“涧花粉棠艳,山菜刺楸肥”描绘了山中春景的细腻与丰富,粉棠的花朵鲜艳夺目,山菜在刺楸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丰盈。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也暗示了道人归隐后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

最后,“谁见孤吟罢,松间倚石扉”表达了诗人对道人归隐生活的感慨与想象。在松林间,道人或许会独自吟唱,享受着与世隔绝的宁静。倚靠在石门之上,他或许是在等待,或是沉思,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道人归隐九仙山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宪噩
朝代:清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题画二首·其一

有山无水树光燥,有水无山泽气多。

安得依山尤近水,阴阳匀配相冲和。

花掩映,树遮罗。

有时罢读且释卷,有时垂钓不披蓑。

荒苔落叶无人迹,一声款乃轻舟过。

远山澹沱入烟雾,远水迷离生烟波。

吁嗟乎邯郸梦好易反覆,长安道阻多蹉跎。

世间佳境亦尽有,此心不动奈我何。

(0)

和答孙兰畹五言律四首·其三

吾师在何处,景仰属灵皋。

品格兼金玉,文章间雅骚。

秋宵常剪烛,春雨共持螯。

谁信沮渠逊,茫茫大海涛。

(0)

梅澥所赠柳春日复萌书此寄怀

垂丝袅袅拂风轻,犹忆殷勤唱渭城。

当户可容栖小隐,眠春无计遣流莺。

黄金有色初分种,青眼看人感旧盟。

树尚如斯何况我,三年拱把讵无情。

(0)

帘波二首·其二

帘箔何空明,差胜侧理纸。

只愁燕误飞,剪取西江水。

(0)

感遇

清福神仙望已休,家山郁郁此勾留。

文章岂为求知己,兄弟无缘共宦游。

往日名途堪屈指,中年人事费持筹。

不愁静里难消遣,每遇寻春到陌头。

(0)

示学中诸同志

山绕孤村树绕庐,依稀风景似鹅湖。

关头猛省登先岸,弹指流光逝隙驹。

觉路还须庸玉汝,官阶何必执金吾。

古来憎命文章甚,不信知心一世无。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