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子正月十二日入都,同刘资颖及高甥稔饮于小有天三层楼上,某将军所部兵溃,纵火攻剽,火发可十二处,楼高铁栏固,益以铁扉,贼止弗攻,飞弹流空,厥声达晓,余亦几濒于险》
《壬子正月十二日入都,同刘资颖及高甥稔饮于小有天三层楼上,某将军所部兵溃,纵火攻剽,火发可十二处,楼高铁栏固,益以铁扉,贼止弗攻,飞弹流空,厥声达晓,余亦几濒于险》全文
清 / 林纾   形式: 古风

酒人闻变杯齐覆,楼下炮声过爆竹。

十夫力锁铁阑干,火光已射阑干角。

闭窗灭烛覵微隙,噤声如哑奴厮伏。

武冠数猛聚楼下,枪刃力与铁扉触。

再攻不克舍我去,月中移影犯邻屋。

居人争效猢狲蹲,叛军直作老熊扑。

烛光暗处影塞扉,剑声锵然刃破椟。

万声杂动呼开门,掠索旋过舍五六。

斗然枪止不闻声,趣行颇似鬼相逐。

人人握刃手巨火,非灯非炬焰深绿。

仅半炊许火绛天,栋摧瓦覆觚棱烛。

城中火聚十二屯,前后惊盼罢吾目。

对门一卒挟火入,心知祸至气为促。

昊天似悯一楼人,幸非纵火但冥索。

更沉鼓寂月如水,驼卒沿街拾珠玉。

得大遗小贼弗较,屑屑转为细民福。

平明楼下见行人,贼亦杂行果其腹。

汝曹一夕恣捆载,吾民百室空储蓄。

大帅充耳若弗闻,拥贼作卫谬铃束。

利熏心痒那即已,都门行见一路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末壬子正月十二日,林纾在小有天三层楼上饮酒时,遭遇某将军部下兵变,纵火攻掠的情景。诗中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战乱中的混乱与恐怖。

首句“酒人闻变杯齐覆”,形象地描绘了战事突然爆发,饮酒的人们惊慌失措,杯盘落地的场景。接着,“楼下炮声过爆竹”一句,将炮声与爆竹声并列,突出了战争的激烈与突然。

“十夫力锁铁阑干,火光已射阑干角”描述了士兵们奋力抵抗,用力量锁住铁栏杆,火焰已经烧到了栏杆的角落。这既表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也暗示了火势的猛烈。

“闭窗灭烛覵微隙,噤声如哑奴厮伏”描绘了人们在火光中闭窗熄灯,屏息静听,仿佛是被恐惧束缚的奴隶。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们的无助与恐惧。

“武冠数猛聚楼下,枪刃力与铁扉触”描述了士兵们聚集楼下,枪刃用力撞击铁门,试图阻止敌人。这句诗通过“数猛”一词,强调了士兵们的勇敢与决心。

“再攻不克舍我去,月中移影犯邻屋”描述了敌人再次进攻未果后离开,月光下的影子却侵犯了邻近的房屋。这句诗通过“舍去”和“犯邻屋”的对比,展现了敌人的残忍与无情。

“居人争效猢狲蹲,叛军直作老熊扑”运用了猴子和熊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居民们蜷缩躲避,叛军则像熊一样猛烈攻击的场景。

“烛光暗处影塞扉,剑声锵然刃破椟”描绘了烛光昏暗,影子塞满了门扉,剑声铿锵,刀刃穿透了木箱。这句诗通过光影和声音的描写,营造了紧张而恐怖的氛围。

“万声杂动呼开门,掠索旋过舍五六”描述了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人们呼唤开门,敌人迅速掠过几间房屋。这句诗通过“杂动”和“掠索”展现了混乱与匆忙。

“斗然枪止不闻声,趣行颇似鬼相逐”描绘了枪声突然停止,敌人快速行动,仿佛鬼魂追逐。这句诗通过“枪止”和“鬼相逐”的对比,展现了敌人的诡异与恐怖。

“人人握刃手巨火,非灯非炬焰深绿”描述了每个人手持武器,在火焰中战斗,火焰的颜色深绿。这句诗通过“握刃”和“深绿火焰”的描写,展现了战斗的激烈与危险。

“仅半炊许火绛天,栋摧瓦覆觚棱烛”描绘了火焰燃烧了半个时辰,天空被火焰染红,屋顶倒塌,烛台被火焰吞噬。这句诗通过时间、火焰、建筑的描写,展现了火灾的规模与破坏力。

“城中火聚十二屯,前后惊盼罢吾目”描述了城市中有十二个地方发生火灾,人们在前后四处惊恐地寻找出路。这句诗通过“火聚”和“惊盼”展现了火灾的广泛与人们的恐慌。

“对门一卒挟火入,心知祸至气为促”描绘了一名士兵带着火焰进入对门,他知道灾难即将来临,呼吸急促。这句诗通过“祸至”和“气促”的描写,展现了士兵的恐惧与绝望。

“昊天似悯一楼人,幸非纵火但冥索”表达了上天似乎怜悯这一楼的人们,幸好不是放火而是进行搜索。这句诗通过“悯”和“冥索”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对上天的祈求与希望。

“更沉鼓寂月如水,驼卒沿街拾珠玉”描绘了鼓声沉寂,月色如水,士兵们沿着街道收集珠宝。这句诗通过“鼓寂”和“拾珠玉”的描写,展现了战后的景象与士兵的贪婪。

“得大遗小贼弗较,屑屑转为细民福”描述了士兵们不顾大小,收集财物,这种行为反而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福利。这句诗通过“大遗小”和“细民福”的对比,展现了战争中意外的正面影响。

“平明楼下见行人,贼亦杂行果其腹”描绘了次日清晨,楼下见到行人,贼兵也混杂其中,填饱了肚子。这句诗通过“行人”和“贼亦杂行”的描写,展现了战后的混乱与混乱中的人性。

“汝曹一夕恣捆载,吾民百室空储蓄”描述了贼兵一夜之间肆意捆绑财物,导致百姓家中储蓄空空。这句诗通过“一夕”和“百室空储蓄”的对比,展现了战争对平民生活的巨大破坏。

“大帅充耳若弗闻,拥贼作卫谬铃束”描绘了大帅似乎没有听到这些情况,反而保护贼兵,如同错误地使用铃铛作为护卫。这句诗通过“充耳若弗闻”和“谬铃束”的描写,表达了对大帅行为的讽刺与不满。

“利熏心痒那即已,都门行见一路哭”表达了利益的诱惑让人心痒难耐,最终在都门的路上看到一路哭泣的人们。这句诗通过“利熏心痒”和“一路哭”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与利益驱动下人性的扭曲与悲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战争中的混乱、恐怖、破坏以及人性的复杂性,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作者介绍
林纾

林纾
朝代:清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记等。
猜你喜欢

数声鹅管绛唇乾,拨火金炉夜向阑。

孺子独生伊洛想,仙娥曾共幔亭看。

几时天上来青鸟,何处风前听紫鸾。

最忆澄心堂里曲,小楼细雨十分寒。

(0)

奉命南使经彭泽

远使程途未一分,离心常要醉醺醺。

那堪彭泽门前立,黄菊萧疏不见君。

(0)

北苑侍宴杂咏诗·其四风

昨朝才解冻,今日又开花。

帝力无人识,谁知玩物华。

(0)

夜坐

愁鬓丁年白,寒灯丙夜青。

不眠惊戍鼓,久客厌邮铃。

汹汹城喷海,疏疏屋漏星。

十年穷父子,相守慰飘零。

(0)

怀友

金井凉生梧叶秋,闲看新月上帘钩。

冰壶总忆人如玉,目断重云十二楼。

(0)

四老庙

四汉储宫定不倾,可能园绮胜良平。

举朝公将无全策,借请闲人羽翼成。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