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李十二白的赞赏,认为他的诗句如同清脆的金属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表明了诗人的自我位置,以及他对李十二白的深情厚谊,将其视作手足之亲。接下来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则描绘了两人相互扶持、共同生活的情景,充满了温馨和友爱。
诗中还通过“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想要找到像古代高士那样的清净之地。随后的“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后半部分,“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紧接着,“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则是诗人表达自己不愿意参与世间纷争,只想远离尘嚣,吟咏自然之美。
最后,“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更强调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以及他内心深处对广阔世界的无尽思索。整首诗通过友情、隐居和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西风吹楚甸,四山净绿,万籁起秋声。
捲帘当晚霁,倚遍阑干,惨恻望乡情。
柴桑旧菊,为谁犹擢金。
愁他一江流水,衮衮向东倾。
凄清,天边孤雁,甚处飞来,到中庭落影。
云路遥、归程难计,离恨空萦。
斜阳冉冉低乔木,但暝色、摇动檐楹。
还又见、花间露滴瑶琼。
簟凉宵永,纱窗外,琅玕飘坠金井。
欲眠深恐寐难成,彊起看星影。
悄不觉,天回斗柄,封狼弧矢相辉映。
对此默消魂,又露落青冥,渐渐湿透衣领。
河汉有客乘槎,清都非远,可惜鱼羽无定。
桂花吹散广寒风,兔老蟾蜍冷。
但唧唧饥虫啼暝,中心撩乱谁能整。
坐待雄鸡三唱,飒飒霜髭,怕临青镜。
山烟掠草低,江月披云湿。风声宵未了,钟声急。
寒鸦何事,独在枝头立。
老来诸病集,客里光阴,驶如驰马难絷。
怀新思故,记一长遗十。颓墉围废宇、凭谁葺。
阶前冷露,似向离人泣。
岁暮蛟龙蛰,干将挂壁,任他苔镛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