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月二首·其二》
《秋月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万里光如昼,谁能别一天。

澄江沙际迥,贾客夜深眠。

银烛照难见,涧泉清可怜。

捲帘看独远,浩淼欲茫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月之夜的宁静与深远。诗人以“万里光如昼”开篇,巧妙地将满天月色比作白日之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谁能别一天”一句,既是对月色与白天相似的赞叹,也暗含着对自然美景难以言喻之美的感慨。

“澄江沙际迥”描绘了江面的清澈与辽阔,远处的沙滩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遥远,展现出一种空旷而静谧的景象。“贾客夜深眠”则通过夜行商人的形象,反衬出夜晚的宁静与安详,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奔波与月夜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银烛照难见”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银烛之光,强调了月色的明亮与柔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之情。“涧泉清可怜”则是对山间泉水清澈可人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最后,“捲帘看独远,浩淼欲茫然”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独自站在窗前,面对浩瀚的夜空和远方的景色时的思绪与情感。这里的“捲帘”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释放与对广阔世界的向往,而“浩淼欲茫然”则表达了面对无边宇宙时的渺小感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类情感的深刻交融,是一首富有哲思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山居十首·其三

坐石何年到夜深,临溪松竹已成林。

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

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

(0)

放言六首·其六

饥饱寒温总听天,生来不乞半文钱。

非关性僻偏甘淡,只是人前耻受怜。

心里无求堪作佛,世间有欲岂能仙。

从他瞋怪从他爱,我自堆堆白昼眠。

(0)

还庐山与尘异第一次对雪二首·其一

五年相失忽如昨,黯淡千峰暝色移。

严冷投人偏欲近,洁清于世肯相期。

翠竹且教凌后夜,青松不敢傲当时。

毋忘白首轻寒意,拥被为君赋雪诗。

(0)

秋日怀悟石陆太守

瑟瑟西风梧叶疏,讼庭鹤唳夜灯初。

一帘秋月还霄汉,十卷楞严对梵书。

敛目欲寻相见处,閒心几失朗吟馀。

年年此日霜天迥,雁影长空知有无。

(0)

闻石长老归自闽中却寄此诗兼讯廖太守昆湖

别去闽城未一年,秋风忽报返湖船。

正疑人重烟霞僻,却似天留水石缘。

云里峡桥仍古路,雪中金井迸新泉。

坐逢谢守为予道,近欲移茆五老边。

(0)

送广慈侍者归隐庐山

一笠风烟望故山,石梁流水尚潺潺。

投林输尔鞭先著,待月愁予身未閒。

远接湖光高筑室,近穿松径自为关。

听猿更有幽怀在,分付溪云留半间。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