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石何年到夜深,临溪松竹已成林。
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
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
坐石何年到夜深,临溪松竹已成林。
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
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居所的静谧与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首句“坐石何年到夜深”以时间的悠长和空间的静寂开篇,暗示了诗人在此处停留之久,同时也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临溪松竹已成林”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松竹由幼小长至茂盛,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变迁。
“一时人事将非昔,万叠峰峦又是今。”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将个人经历与自然景象相联系,暗示了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而人的记忆与感知却难以捕捉这种永恒的流动。
“月影入潭无透路,雪花投树有微音。”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冬日的寒冷,月光与雪景的美丽与寂静,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呼应,同时通过“无透路”与“有微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生命体验的独特领悟。
最后,“每当寒到知身老,灯暗香残怯曙襟。”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随着季节的更迭,诗人意识到自己的衰老,灯光明暗与花香消散的场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生命的有限,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景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明代禅宗诗人释函是对于宇宙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马騣岭下源初发,鹅口山前渐可舟。
一百八盘谁谓险,二十四溪何自游。
深厉浅揭故数数,车烦马殆真悠悠。
惜哉当此方倥偬,不然亦足供夷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