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宵前夕》
《元宵前夕》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玉轮将满玉霄清,灯事先看灯夕迎。

百道鱼龙朝绛阙,双骞鸾凤下银瀛。

苑中自足烟花景,墙外还听鼓吹声。

也识还淳在敦俭,同民乐可验民情。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元宵节前夕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与民众的欢愉。首句“玉轮将满玉霄清”以“玉轮”比喻满月,营造出一种高洁清雅的意境,而“玉霄清”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纯净。接下来,“灯事先看灯夕迎”巧妙地将即将到来的元宵节与已经过去的春节相联系,通过“灯”这一元素,既预示了节日的热闹,又体现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

“百道鱼龙朝绛阙,双骞鸾凤下银瀛”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鱼龙”、“鸾凤”等形象融入其中,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吉祥与美好的祝愿。“鱼龙”常用于形容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而“鸾凤”则是祥瑞之鸟,象征着和谐与幸福。这两句诗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节日盛况的期待与赞美。

“苑中自足烟花景,墙外还听鼓吹声”则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园中烟花绽放,美不胜收;墙外鼓乐齐鸣,声声入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节日的繁华,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喜悦与满足。

最后,“也识还淳在敦俭,同民乐可验民情”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描述节日的庆祝活动,诗人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赞赏,以及通过民众的快乐可以感知到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深刻见解。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元宵节前夕的美丽景象,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思考与颂扬。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延庆寺

开山何日事,断碣卧荒榛。

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

烧痕侵殿址,租额累山邻。

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

(0)

朝中措.和刘左史光祖人日游南山.追和去春词韵

天公只解作丰年。不相冶游天。

小队春旗不动,行庖晚突无烟。

吟须捻断,寒炉拨尽,雁自天边。

唤起主人失笑,寒灰依旧重然。

(0)

木兰花慢.生日谢寄居见任官载酒三十七岁

怕年来年去,渐雅志、易华颠。

叹梦里青藜,间边银信,望外朱轓。

十年竟成何事,虽万钟、于我曷加焉。

海上潮生潮落,山头云去云还。人生天地两仪间。

只住百来年。今三纪虚过,七旬强半,四帙看看。

当时只忧未见,恐如今、见得又徒然。

夜静花间明露,晓凉竹外晴烟。

(0)

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

杜侯归未几,又送秦侯归。

锦衣赫相望,里闬生光辉。

仅存二三士,去意不可羁。

王张屡乞身,余亦五请祠。

岂不明主恋,去就各有宜。

昔岁语杜侯,志得官无卑。

近忽省前误,热突无寒煤。

君门天九重,赤子命一丝。

诗书谩胀腹,字字不适时。

俯瞰大江流,仰看苍云移。

悠悠未有届,蹙蹙安所驰。

昊天岂民憎,翻覆不可期。

愿随力所逮,必以诚求之。

求之有弗得,况忍相瘠肥。

临分重回首,吾匪怀吾私。

(0)

临发潼上许侍郎提刑饯于东山赋诗留别

人生出处亦何常,又到涪江江上乡。

山色如逢故人语,松声仍作去年香。

红裳大舶满清镜,翠潋白沙明夕阳。

未省此欢何日更,拟邀明月照昏黄。

(0)

题牟节叟介寿堂和刘左史韵

儿大诗书敌富强,妇供滫瀡养尊章。

照盘晓日龙为炙,介寿春风玉作堂。

礼物皆由天赋分,家荣亦使里生光。

人生有子不翅足,况复孙枝习气香。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