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何日事,断碣卧荒榛。
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
烧痕侵殿址,租额累山邻。
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
开山何日事,断碣卧荒榛。
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
烧痕侵殿址,租额累山邻。
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
这首诗名为《延庆寺》,是宋代诗人魏杞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荒凉破败的寺庙景象,开篇以疑问形式引出,询问寺庙开山建寺的历史已经多久。"断碣卧荒榛"形象地刻画了寺庙遗址被杂草丛生的榛树环绕,显得古老而寂寥。
接下来的两句,"食尽僧行脚,兵来佛舍身",通过僧侣们因食物匮乏而离开,以及寺庙在战乱中遭受兵燹,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世事变迁。"烧痕侵殿址"进一步描绘了战火对寺庙建筑的破坏,连殿宇基石都留下了火烧的痕迹。
"租额累山邻"则揭示了寺庙周边百姓的困苦,田租重压使得邻居们生活艰难。最后两句"可是天魔盛,谁能问大钧",以"天魔"象征世间苦难和混乱,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局动荡、佛法衰微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公正主宰(大钧)的呼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借延庆寺的荒废,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心向背,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悽怆感霜露,东阡泪满裾。
眠牛看迤逦,下马觉萧疏。
菊荐精禋上,蒲编手泽馀。
昌言嗟董袭,封禅待相如。
墓有中郎笔,山藏太史书。
诗庭虚旧位,玄冢望精庐。
终愧泷冈表,空趋万石闾。
平生风木恨,攀恋似皋鱼。
玄冥号怒海若愁,天地惨淡黄云秋。
三江波涛尽汹涌,五岭草木长飂飗。
燕山层冰蓟门雪,北风吹落轩辕丘。
猿狖昼啼,鸟雀啁啾。白日无色,山鬼幽忧。
夜中何处吹觱篥,戍妇听之双泪流。
念君此去戍万里,石城壁立东海头。
男儿出门誓报主,倭奴未灭为国仇。
边头明日有远信,封书更寄金锁裘。
金锁裘,不胜束。锦字书,不能读。
楼船戈甲几时回,北风忍听军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