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言·其六十六》
《七言·其六十六》全文
唐 / 吕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

吞金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

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

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

(0)
注释
本末:事物的根本与末梢。
无:精神世界或超脱状态。
玉都:比喻精神或理想的所在。
陆地:指人间。
凡夫:普通人。
吞金:比喻修炼或积累财富。
食气:吸收天地之气。
有:物质世界。
水火:象征对立统一。
既济:卦象名,表示事情完成或平衡。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概念。
炼出:通过修炼得到。
延年药:长生不老药。
溟渤:大海。
复枯:形容变化极大。
翻译
事物的根本与末梢都在玉都之中,我也曾在世间做平凡人。
曾经吞食金银,呼吸天地精华,最初是从有到有,领悟真理回归纯真后进入无的状态。
水与火自然融合形成和谐,阴阳相合符合天道。
在炉中炼制出能延长寿命的仙丹,即使大海也能因此而枯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道家炼丹修仙的景象,充满了神秘色彩。"本末无非在玉都,亦曾陆地作凡夫"两句表明修炼者原本是仙人,但也曾经历过世间凡人的生活,体现出道家的出世思想和修炼过程中对肉身的超脱。

接着"吞金食气先从有,悟理归真便入无"则写出了修炼时吞服丹药、吸纳天地之气,以及通过悟透大道最终达到精神层面的解脱。这里的“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反映了道家对于宇宙本原的认识。

"水火自然成既济,阴阳和合自相符"则展示了修炼过程中的天地自然法则,以及阴阳二气的调和统一,这些都是道教内丹术追求的境界。

最后两句"炉中炼出延年药,溟渤从教变复枯",描述的是在炉鼎中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并且通过修炼使得道法指导下,原本干涸枯萎的生命得以恢复活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代吕岩对道家修炼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作者介绍
吕岩

吕岩
朝代:唐   号:纯阳子   籍贯:自称回道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猜你喜欢

过旧送别处

前时送画船,西港柳株边。

别处愁犹在,鸳鸯不肯眠。

(0)

雨中试笔

门径素来静,雨中人更稀。

山禽时一啭,田雉每双飞。

客散罢琴宴,心闲清道机。

南山有佳色,相对共依依。

(0)

采菱曲·其四

荷叶纫为佩,芙蓉缉作裳。

妾心花下藕,节节是秋霜。

(0)

闺怀

幽弦不成声,手生欲谁诉。

平安两字书,开落几花树。

(0)

送钟钦礼还会稽

会稽山人其姓钟,丹青之外诗仍工。

若耶溪上弄云水,谁将姓氏彻九重。

文华殿前见天子,受釐三日居斋宫。

东厢落笔风雨疾,指盼屡得回重瞳。

重瞳一一分甲乙,御笔亲书为第一。

峰峦惨淡李营丘,烟云灭没王摩诘。

诏令内府赐麟蹄,又向边城落戎籍。

山人拜舞前致词,草茅何幸逢明时。

金坡玉琐天上见,惜臣老矣无能为。

鉴湖一曲臣所好,细草幽花梦中到。

敕赐乌纱作外臣,白石清泉恣游钓。

云浩浩,江悠悠,山人去矣谁为留。

人生虽云故乡乐,大隐金门亦不恶。

君不见,东方朔。

(0)

皇帝行幸南京歌十首·其七

淮水南边是狭邪,蛾眉临水折江花。

日暮龙舟泊何处,玉床抛在五侯家。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