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画中含万象殊,洪荒一变遂归儒。
河图不授包牺氏,民到于今目尚涂。
六画中含万象殊,洪荒一变遂归儒。
河图不授包牺氏,民到于今目尚涂。
这首诗《伏羲(其二)》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六画象征万物,描绘了从混沌到文明的转变过程,以及对先祖伏羲的敬仰之情。
“六画中含万象殊”,开篇以“六画”象征宇宙万物,巧妙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暗示着伏羲通过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揭示了世界的奥秘与多样性。“万象殊”则强调了宇宙间万物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洪荒一变遂归儒”,紧承上句,描述了从原始混沌状态到文明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最终归于儒家文化,意味着儒家思想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河图不授包牺氏”,提到河图,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幅神秘图案,被认为是伏羲得到天启的象征。然而,诗中指出“不授”,即河图并未直接传授给伏羲,暗示了知识和智慧的传承并非单一线性的过程,而是需要个体通过思考和领悟来获取。
“民到于今目尚涂”,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后世人民的关怀,指出尽管经历了文明的发展,但人们至今仍面临着知识的困惑和迷茫,隐含了对教育和知识普及的期待,以及对先贤智慧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伏羲作为中华文明始祖的伟大贡献,也深刻反思了知识传承与个人领悟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径曲偎云,楼深搁暝,暗淙敲瓦。
玉壶旧赏,负了绮春姚冶。
乍惺忪、凉花半㡘,屧痕印到閒庭榭。
记茂陵病起,巴山秋近,者番情话。平野。迷湾汊。
误篴里潇潇,隔江唱罢。山魂水梦,似与别开鸥社。
羡风情、南浦画桡,闹红一曲供醉写。
只维摩、未了枯禅,暗怯衣香惹。
柏因社冷,郁虬枝犹结,蓊厓昔梦。
厚地高天无著处,来作閒堂清供。
大谷霜姿,平泉珠实,伟质宜梁栋。
杜陵一喟,古来才大难用。
珍重此叟支离,托根咫尺,一样巢鸾凤。
柯叶四时长不改,未要东皇矜宠。
五粒松蟠,双甀梅格,岁晚寒交共。
满堂动色,河阳有笔天纵。
门对青山,称旧隐、东皋亭馆。
临玩有、绯桃黦浪,缃梅连岸。
小筑最宜鸿案隐,十年未结鸥波券。
问何时、著论效潜夫,先生懒。胸磊块,愁湔盥。
销磨与,书千卷。笑修椽空寄,年年海燕。
长策无如河朔饮,短歌休和南山矸。
好趋班、青琐莫从容,沧江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