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
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
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
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
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
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
愿为驭者手,与郎回马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开篇便写“路喜到江尽,江上又通舟”,表达了行者对自然景观的喜悦与对旅行无阻的期待。“舟车两无阻,何处不得游”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由漫游的心态和愿望。
然而,诗人很快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这里通过对比男女不同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对于爱情与自由之间矛盾的思考。男子可以四处云游,而女性则往往被社会角色所束缚,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不同期待。
接下来的“郎自别日言,无令生远愁”表达了一种离别之情,男主人公在分别之际许诺让女主免于远行而生的忧愁。这里的“无令”一词,体现了对对方深切的关怀和不愿看到对方受到痛苦的愿望。
诗人接着通过自然景象来烘托这种离别之情,“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旅雁的叫声与断猿的啼泣都成为了秋夜中凄凉孤寂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里,再次提及“此夕梦君梦,君在百城楼”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思念之情。梦境中的相见,使得现实中的离别显得更加难以忍受。
最后,“寄泪无因波,寄恨无因辀”,诗人将自己的眼泪和哀怨寄托在自然界的流水和车轮上,这不仅是对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对于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心理抒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爱情的深沉思念。这种对比和烘托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色彩丰富而深刻,体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能力。
群峭郁巑岏,雄哉维北镇。
山灵自古昔,肇封维虞舜。
崇秩等上公,庇民降百顺。
峰势秀而拔,岚光娟且润。
望望烟霭深,行行翠光近。
隈转白云多,树古寒风振。
缅怀贺先生,曾此遗高韵。
风流尚未歇,停车一借问。
白昼高眠,清琴慵理,闲官道力初成。
任东华人笑,大隐狂名。
侥幸词流云集,许陪坐、裙屐纵横。
看花去,哀歌弦罢,策蹇春城。连旬。
朝回醉也,纵病后伤多,酒又沾唇。
对杜陵句里,万点愁人。
惹使鲁阳戈在,挽红日、重作青春。
江才尽,抽思骋妍,甘避诸宾。
三十八,十八子,寅卯年,至辰巳。
合收张翼,同为列国。
不在常,不在祥,切须款款细思量。
旦卜水,暮愁米,浮图倒地莫扶起。
修石岸,重开河,军民拍手笑呵呵。
日出屋东头,鲤鱼上山游。
星从月里过,会在午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