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俞荒址创毗耶,茂岭烟篁占一涯。
僧入定中观水月,客来空际辩天花。
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
不省永和年景趣,饫闻虚座演三车。
帝俞荒址创毗耶,茂岭烟篁占一涯。
僧入定中观水月,客来空际辩天花。
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
不省永和年景趣,饫闻虚座演三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进入道观的景象和心境。开篇“帝俞荒址创毗耶,茂岭烟篁占一涯”两句,通过荒废的帝王陵墓和茂密的山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幽深的氛围。接下来的“僧入定中观水月,客来空际辩天花”则描绘了一位僧人在静坐禅修中观察到水中的月亮,而行者则是在虚空之中辨识着天上的花纹,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进一步描绘了道观中的景象,宸章可能指道教经典或是道观中的装饰,这里的“飞动”给人一种灵动生生的感觉;而后半句则形容水的清凉和井水的涌动,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尾联“不省永和年景趣,饫闻虚座演三车”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淡然,以及对于道教仪式的参悟。这里的“不省”意味着超脱尘世的时光概念,而“饫闻虚座演三车”则可能指的是听闻道观中举行的某种仪式,所谓“三车”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三官或其他什么,这里的“虚座”则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道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寄托的向往。
羁栖雌鹄妒鸳鸯,卧壁悬鹑损鹔鹴。
借问碧鸡天外影,还入丹凤梦中乡。
乌头自白君自客,雁足空素妾空房。
妾边比翼偏相恼,君处催归可自伤。
轻鹣玉剪初分匹,啼鹃银箸暗成行。
十二鸾钗容续股,三五莺闺枉断肠。
颔燕峥嵘依汉日,鬓鸦萧飒欲秋霜。
愁似三山鹏海阔,精卫丸泥正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