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归来》
《归来》全文
元 / 李孝光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

有悸孺子,衣之狐裘。匪余之病,余以为仇。

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江不可涉,夕具余舟。

(0)
鉴赏

这首诗《归来》是元代诗人李孝光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复杂的心情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有悸孺子,衣之狐裘”,以“有悸”开篇,营造出一种紧张不安的氛围,随后点明“孺子”穿上“狐裘”,暗示了归家的温暖与期待。接着,“匪余之病,余以为仇”,转折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似乎在责怪自己或外界给自己带来的某种不适或困扰,但这种“病”或“仇”并非真正的身体疾病,而是心灵上的某种负担或误解。

“既撰余杖,升望于丘”,描述了诗人归家路上的行动,拄着拐杖,登高远望,既表现了归途的艰辛,也寄托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这里的“丘”可能象征着故乡的山峦,或是诗人内心深处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江不可涉,夕具余舟”,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归家路上的自然障碍——江水,虽然无法直接渡过,但已准备好了船只,预示着尽管前路艰难,但归家的决心坚定不移。这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困难的乐观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归家途中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坚韧与希望。李孝光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每一步归途,每一刻心绪的变化。

作者介绍
李孝光

李孝光
朝代:元

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1350)辞职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 
猜你喜欢

七夕立秋

七夕人间值立秋,斗杓回指火西流。

乍闻细雨随风至,顿觉炎埃匝地浮。

老我忧怀忘就枕,何人乞巧竞登楼。

天公肯借银河水,一洗闾阎旱暵愁。

(0)

再游牛屯山庄和联句韵答雪湖

碧山归共太平年,香社风流到海边。

春入林间无数笋,雨馀树杪几重泉。

烟霞怡老真成趣,农圃求师不吝传。

相隔高冈才咫尺,路通尤觉往来便。

(0)

和罗峰先生新春诗二首·其一

太簇初回律,明堂恰祀春。

微风来淑气,光霰浥轻尘。

惠泽行多庆,丰占信有神。

闾阎歌颂满,圣德与时新。

(0)

宿三道岭

苦峪城高日易斜,怒雷千里起鸣沙。

龙堆夜雨云如墨,大漠天荒叫鬼车。

(0)

过天山仍次前韵

伊吾瓜地近龙沙,我到清和未茁芽。

万井云槔翻渴鸟,千畦烟笕走修蛇。

雪融甫下东陵种,秋熟应劳北使车。

回忆儿时浮满瓮,而今泛梗在天涯。

(0)

三道沟

但泉甘处便成家,马粪烟中一径斜。

不信此间留画本,缘杨几树护桃花。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