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岩山绝顶望太湖》
《灵岩山绝顶望太湖》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灵岩山正当胥口,落日西南望太湖。

双岛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鸟去俱无。

閒论往事何能说,不见高人试一呼。

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绝在模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站在灵岩山顶,眺望太湖的壮丽景象。首句“灵岩山正当胥口”,点明了地点,灵岩山位于苏州城西,与胥口相对,为观景佳处。接着“落日西南望太湖”,夕阳西下,诗人向西南方向远眺太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双岛如螺浮欲吐,片帆和鸟去俱无”两句,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将太湖中的岛屿比作即将露出水面的螺壳,生动形象;同时,片片帆影与飞翔的鸟儿形成动态对比,展现了太湖的辽阔与生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閒论往事何能说,不见高人试一呼”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高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美景面前,往事似乎变得不再重要,诗人渴望遇见一位高人,共话人生哲理。

最后,“慎勿近前波浪恐,大都奇绝在模糊”提醒人们,面对大自然的壮美时,应保持敬畏之心,不要过于接近,以免受到波浪的惊扰。这里的“模糊”并非指不清,而是指在远观中,那些细节虽不清晰,却更显其神秘与壮丽,强调了欣赏自然之美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感和审美体验的独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文徵明山水诗中的佳作。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浣溪沙

路转峰回石径斜。小桥流水那人家。

满身香雾点松花。

柳弱正眠蚕正起,笋尖初出韭初芽。

离愁如絮绕天涯。

(0)

柳枝词

绿树阴阴映酒旗,欲牵春色上柔枝。

年年为惜征夫别,折尽东风总不知。

(0)

武陵秋景

湖上芙蓉近小舟,晓来清泪对花流。

吴州客自伤长夜,不为西风怨早秋。

(0)

送弟溥试春官

少小离家侍禁闱,人间天上两依稀。

朝迎凤辇趋青琐,夕捧鸾书入紫薇。

银烛烧残空有梦,玉钗敲断未成归。

年年望汝登金籍,同补山龙上衮衣。

(0)

读谢翱传

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滩前许剑来。

厓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树老又花开。

侧身天地聊晞发,怅望江山独把杯。

一掬当年知已泪,秋风洒尽下西台。

(0)

游灵谷寺

石磴迢遥入翠微,倚空台阁映斜晖。

长廊春寂花初落,万木云深鸟自归。

灵谷慈风生梵境,寝园佳气护朱扉。

未应志老无长舌,古塔铃音彻上机。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