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
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
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
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年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
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
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
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浮生有几,叹欢娱常少,忧愁相属。
富贵功名皆由命,何必区区仆仆。
燕蝠尘中,鸡虫影里,见了还追逐。
山间林下,几人真个幽独。
谁似当年严君,故人龙衮,独抱羊裘宿。
试把渔竿都掉了,百种千般拘束。
两岸烟林,半溪山影,此处无荣辱。
荒台遗像,至今嗟咏不足。
这首词以人生的短暂和浮华为背景,表达了对富贵功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上片通过对比,指出人生中的欢乐少而忧虑多,富贵功名看似重要,实则皆由命运安排,不必过于奔波劳碌。"燕蝠尘中,鸡虫影里"形象地描绘出世态炎凉,人们在名利场中迷失自我,唯有山间林下的隐逸生活才显得真正幽静。
下片借严君的典故,表达对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生活的赞美。严君指严光,东汉隐士,他拒绝官位,独抱羊裘垂钓,象征着不为荣辱所动的高尚情操。词人表示愿意放弃世俗的羁绊,享受山水间的宁静,"试把渔竿都掉了",表现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结尾处,词人感叹即使有荒台遗像供后人追思,也无法完全传达出那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至今嗟咏不足",流露出对这种理想生活的深深感慨。整首词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