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郊外最幽偏,野草山花满砌前。
懒甚难抛书过目,病多全仗药延年。
不来富贵何须待,无恙烟波自有缘。
此意不从通显会,道情谁向峒溪传。
一区郊外最幽偏,野草山花满砌前。
懒甚难抛书过目,病多全仗药延年。
不来富贵何须待,无恙烟波自有缘。
此意不从通显会,道情谁向峒溪传。
这首《山居》诗,由明代诗人翟珠所作,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郊外山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句“一区郊外最幽偏”,开篇即点明了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偏远,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接着,“野草山花满砌前”一句,以自然之景渲染出一种生机勃勃、和谐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喜爱。
“懒甚难抛书过目,病多全仗药延年。”这两句通过描述诗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虽有病痛但依然坚持读书学习的精神面貌,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珍惜。这里的“懒”并非真正的懒惰,而是对生活节奏的调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不来富贵何须待,无恙烟波自有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并不在于富贵,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缘分或联系。
最后,“此意不从通显会,道情谁向峒溪传。”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并非为世人所理解或认同,只有通过个人的体验和感悟才能真正领会。峒溪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之地,也是他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知识、生命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