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寺无蹊径,行时认藓痕。
犬寒鸣似豹,僧老瘦于猿。
涧水来旋磨,山童出闭门。
城中梅未见,已有数株繁。
小寺无蹊径,行时认藓痕。
犬寒鸣似豹,僧老瘦于猿。
涧水来旋磨,山童出闭门。
城中梅未见,已有数株繁。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偏僻的小寺庙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细节的精妙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孤寂而又自在的世界。
"小寺无蹊径,行时认藓痕。" 这两句诗表明小寺深藏,不为人知,只有偶尔的脚印显示有人经过,环境宁静到连路径都不显著。
"犬寒鸣似豹,僧老瘦于猿。" 冬天的狗叫声尖锐如同野兽,而年迈的僧侣则因瘦弱而形容枯槁,如同山林中的猿猴,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寺庙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涧水来旋磨,山童出闭门。" 山涧的溪流潺潺而过,推动着石磨转动,而山中的孩童则在关闭的门后活跃,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小寺周遭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城中梅未见,已有数株繁。" 即使城中可能尚未见到梅花的踪迹,但这里已经有些梅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这不仅是对时间流转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小寺与外界隔绝而独立的特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小世界。每个景象都在传达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与和谐,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以及心灵深处所追求的平和生活状态的向往。
滹沱河,水扬波,汉军欲渡将如何。
王郎兵急河水阔,河水流澌冰未结。
阳侯一叱层冰起,将军飞渡滹沱水。
河伯效灵人效节,将军渡河兴帝业。
君不见昭陵石马嘶青冥,八公草木皆神兵。
王泽厚,天心灵,天意自欲扶中兴。
云台阁上丹青手,请君为写滹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