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南去路漫漫,持赠淇园玉一竿。
相看莫比閒花草,要阅冰霜到岁寒。
北来南去路漫漫,持赠淇园玉一竿。
相看莫比閒花草,要阅冰霜到岁寒。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题竹与涣侄》,通过描绘赠予侄子一竿淇园玉竹的情景,表达了对侄子品格的期许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首句“北来南去路漫漫”,以旅途的漫长隐喻人生的道路充满曲折与挑战,暗示赠竹之举蕴含着对侄子未来旅程的关怀与勉励。接着,“持赠淇园玉一竿”一句,点明了赠物——淇园玉竹,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礼物,更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精神。
“相看莫比闲花草”,诗人在此将竹与普通的花草进行对比,强调竹子不同于那些随风摇曳、易受外界影响的花草,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坚韧与独立。这不仅是对竹子自然特性的描述,也是对侄子人格特质的期待——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能够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
最后,“要阅冰霜到岁寒”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竹子品格的赞颂。冰霜象征着严酷的环境和艰难的考验,而“岁寒”则意味着时间的考验和最终的成熟。这句话意在告诉侄子,在人生的冬季,即面对最严峻的挑战时,要像竹子一样,经得起考验,展现出真正的坚韧与毅力,最终迎来成长与收获的时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赠竹这一行为的描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侄子品格的期许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粉墙青虬檐百尺,一条天色催暮。
洛妃偶值无人见,相送袜尘微步。教且住。
携玉手潜得莫惹冰苔仆。芳心暗诉。
认香雾长鬟边,好风衣上,分付断魂语。
双栖燕,岁岁花时飞度。阿谁花底催去。
十年镜里樊川雪,空袅茶烟千缕。离梦苦。
浑不省锁香金箧归何处。小池枯树。
算只有当时,一丸冷月,犹照夜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