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根迤逦过,初度大凌河。
战迹当年烈,忧怀此日多。
守成知不易,开创事如何。
駉牧今销燧,名驹蒸寝讹。
金根迤逦过,初度大凌河。
战迹当年烈,忧怀此日多。
守成知不易,开创事如何。
駉牧今销燧,名驹蒸寝讹。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大凌河》。诗中描绘了大凌河沿岸的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以及对这片土地过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
首句“金根迤逦过”,以“金根”象征历史的轨迹,描绘出大凌河沿岸历史的绵延不绝,如同金线般蜿蜒向前。接着,“初度大凌河”点明地点,引出对大凌河的描述。
“战迹当年烈,忧怀此日多。”这两句对比强烈,前句回忆起大凌河畔曾经的战争与激烈战斗,后句则表达了对当前复杂局势的忧虑。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
“守成知不易,开创事如何。”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强调了维持现状的艰难与开创未来的不确定。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守护还是创新,都充满了挑战与变数。
最后,“駉牧今销燧,名驹蒸寝讹。”这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将大凌河畔的景象与历史的变迁巧妙结合。其中,“駉牧”可能是指马群或牧场,而“销燧”、“名驹”与“寝讹”则可能暗喻着历史的痕迹与传说中的英雄事迹。整体而言,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对历史记忆与英雄故事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大凌河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岁星本是金门客,化作阳春布膏泽。
丹徒盘错试牛刀,导窾批虚罄心力。
羞将聚敛博循良,宁拙催科受迁谪。
一曲长歌归去来,大小山堂花正开。
芝兰并挹天雨露,丛桂同根月殿栽。
齐年卫武犹好学,读书万卷反说约。
名言高咏破群蒙,象帝空王添注脚。
当涂束帛来戋戋,桃李无言玄又玄。
相逢笑我木偶佛,我笑先生烟火仙。
烟火神仙难久住,乘风羽化登瀛去。
空留木偶在人间,带水沾泥日西暮。
丛林可住而不可住也,深山不可住而可住也。
丛林而可住者,粥饭次第,香花络绎,利养富庶。
其不可住者,人我山高,生死海阔,尘牢狱固。
去而入山,苦无闻见,胼手胝足以作务。
深山安可住也,然与鹿豕为徒,猿鹤为侣。
出则笠雨蓑风,耕田种芋。
入则息影松阴,安禅衡宇。不知有名,焉知毁誉。
不知有利,焉知积聚。深山不可不住也。
君不见智泓智者薄善知识而不为,向北山之北而归去。